从“妈妈餐厅”看校园食品安全

2024-11-14 14:33:58 作者:钟颐

20241114095628956-57-47be9.png

一位著名美食家说过:“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

这不,山东威海一所学校就推出了“妈妈餐厅”。餐厅现有28名员工,其中有20名是学生家长,不光有“妈妈”,还有“爸爸”也应聘成功。

从荒唐至极的“鼠头鸭脖”,到令人作呕的“小便池清洗餐具”,再到“腐”味逼人的“臭肉”事件……近年来,类似舆情每每曝光,刺痛公众神经,引发校园食品安全的大讨论。在这种背景下,听起来很让人放心的“妈妈餐厅”,正好提供了一个很有新意的样本。

可以想见,这样的探索,可谓一举多得。作为家长和餐厅员工,他们最懂自己的孩子,自然会努力保证安全和营养,提供多样化的就餐选择,注入一份家的温馨;作为学校膳食委员会的督导员,家长们还可以更加直接地监督验菜、配餐、制作等过程,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众所周知,自营食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大多数中小学都选择将食堂外包出去。遗憾的是,由于部分学校“一包了之”,当甩手掌柜,“外包容易出事”又被反复印证。威海这所学校采取“内包”的做法,让家长们亲力亲为,从源头降低风险,也让他们得以参与学校生活,思路值得肯定。当然,这也对校方的管理运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保证人员的稳定性、专业度等等。

说起来,校园食品安全既复杂,也不复杂。复杂的一面在于,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无论是哪一个节骨眼上失守,都可能带来卫生隐患。说它并不复杂,是在制度方面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较为成熟的管理规定,只要落实到位,大多数情况下,问题都是可以防范的,让“盘中餐”成为“放心餐”,算不上多高的要求。

比如,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三部门就出台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对陪餐家长在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反馈。不难看出,“妈妈餐厅”的出现,是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家校合作层面的更进一步。正如校长所说:“之前也有家长陪餐、开放日等活动,但是家长们对孩子们在学校的吃饭情况仍然有很多疑问,于是就有了‘妈妈餐厅’。”

类似的升级,还有最近颇受关注的“局长陪餐制”。据央广网报道,福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局长陪餐制,原则上陪餐人员每月到中小学、幼儿园陪餐不少于一次。理论上,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但现实中,学校食堂相对封闭,类似“同餐不同灶”这样的形式主义仍须引起警惕。有鉴于此,“局长陪餐”如能做到不打招呼、直奔现场,以有力的外部督促,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倒逼学校认真对待、常态化重视,效果应该是值得期许的。

需要强调的是,“自选动作”固然让人乐见,但从整体来看,“常规操作”始终无法替代。正如专家所言,食品安全是一种“底线安全”。校园食品安全更是关乎孩子健康和国家未来,容不得丝毫的马虎。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模式,“四个最严”要求都必须严格落实。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