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乌镇,是下午时分,离进西栅看夜景时间尚早,而去东栅时间又不够,还看不了茅盾故居(周一闭馆)。在旅舍老板的建议下,便去了不收门票的南栅,那里是一处没有开发的古巷。
越过古运河上的一座桥,沿着旋梯下到东岸,一排古旧的临水阁楼,尽显“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一条老巷呈南北延伸,这就是南栅。
南栅的房屋依然粉墙黛瓦,铺面也多木门雕花,只是已经显得破败不堪,雕花的精美还依稀可辨,但地面的青石板已被水泥地抹平,一点旧时的痕迹也没留下,和我见过的鄂南古镇白霓桥的石板街一个样,这是挺令人遗憾的,且不可逆转,再改造也是貌似而神不似。好在隔不了多远,临河的房子之间就有一座古老的河埠头,几级光滑如银、缝隙长出青草的台阶,伸进古运河里,以方便居民取水用水。古运河的河水发绿,像长出绿毛似的,波平浪静,像流着岁月静好,河岸长着野草和芦苇,阳光下繁茂葳蕤。不时有钓鱼的人把海竿竖在岸边的河埠头上,人却不知溜到哪里聊天去了。俟铃铛一响,便见一人箭一般地蹿到渔竿边收线,随后,一只草鱼活蹦乱跳地在渔线上晃荡。这是临河人家的福祉和大自然的馈赠。
逼仄的街道,相对而立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作坊,如丝绸印染、木雕竹编等。想起女儿高中毕业时,带她下江南,在姑苏城里的丝绸博物馆,她迷恋丝绸而上机尝试织绸的情景,不禁感叹岁月流逝之迅忽。古旧的街道上,还有不少美食店铺,琳琅满目的乌镇土特产,像晒秋般地铺在门口的摊位上,并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招徕游客。也有一些现代的写真馆之类,镶嵌在古巷子里一间老屋里,可以随处看到一些着汉服的青年男女,三三两两散落在古运河边拍写真,给人一种新旧、古今交织之感,仿佛有时空错乱的味道。忽见一块“林家酒铺”的匾额挂在木门楣上,让人猛然想起茅盾先生的《林家铺子》来。酒铺的门脸宽阔,木板全卸下来,敞开着,足有三四个档,一眼扫过去,只瞅见一排老酒瓮黑咕隆咚地挤在门厅里,仿佛在向路人挤眉弄眼,用挥发的酒精勾引着过往的游客。我顺着酒香,走进林家酒铺,打量着里面的格局。正对着门,就是我们在门外看到的那排黑酒瓮,像黑旋风李逵那黑塔般的身体蹲在那里;右手边是一个柜台,可不像《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曲尺柜台,并不见络绎的购买者。也可能是批发而不是零售吧。门厅底边挨着酒瓮,还有一扇耳门,里面别有洞天,有个小天井,养了些花花草草,显出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天井边就是两层木楼,木栏杆上雕着花草虫鱼,很是精美。林家酒铺以酿造、售卖三白酒为营生,是乌镇最好的酒铺之一。三白酒是乌镇的特产,《乌青镇志》记载:“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
走在古镇上,满满的都是江南人家的气息。不收门票的南栅,吸引了不少的游客。我决计把这条小街走穿。渐渐地越走越深,人也稀少。我正好信马由缰。此地,多破败了,也多是铁将军把门,不再有人在这里开店。但门口沿着粉墙,摆有一绺花盆,植栽着各种叫得出名或不知名的花草,绿叶扶疏,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给古巷带来人气。也说明是有人住的,只是白天可能出外谋生计去了。
突然,在窄巷的空中,两边房屋的屋檐好像要勾搭上,中间却像织了一张绿色的网,更像一挂门帘,或者系在巷子里的吊床。原来,那是一架冬瓜的藤蔓和叶子,把整个街面都遮住了,阳光只能漏到街面,晃动点点光斑。不得不佩服古巷的居民,在绿色的藤蔓和叶子之上,居然是用黑色的胶带,五花大绑着三只冬瓜,大的足有一二十斤,小的也在十斤之上;还有一只小冬瓜吊着,像吊着的一口钟,仿佛敲击就能发出声响。看到这满架的绿叶和果实,却没有看到冬瓜根植在何处。我跑过去仔细查看后,原来是电线杆遮住了冬瓜的根。根竟是植在电线杆下的一撮黑土里,那里有水泥地板留下的一个小豁口。冬瓜根二三公分粗,绿中露白,经过了春夏秋的磨砺,不畏风雨地生长。把冬瓜种在此,这户人家也是脑洞大开了,能长这么大,连他也可能没想到吧?也许当时,他只是看到了一小块裸露的土地,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很随意地丢了几粒冬瓜种子在那土洞里。没想到,居然会发芽,长出的藤蔓,居然会沿着电线杆向上寅援,居然会长得绿意婆娑,恣意汪洋。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呐。然后,主人家欣喜地引导藤蔓并在空中用胶带给它织了网,藤蔓和绿叶就顺着胶带蔓延,成了一架绿色的瓜棚。再然后,冬瓜便拼命地开花,引来蜜蜂采蜜授粉,再然后,有选择地结出硕果来。主人家担心绿色的瓜棚承受不了冬瓜之重,便别出心裁地用黑色的胶带把冬瓜绑了起来,起到托举的作用。果然,冬瓜越长越大,但因为有了这胶带的托举,才不至于压垮绿色的瓜棚。我在瓜棚下流连,看着这几个冬瓜,绿皮上蒙着一层白色,就像冬天早晨洇在大地的薄霜。这些本在乡间司空见惯的瓜果,就因为长在城里的巷子里,而让人倍感稀奇。其实,这也是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
再往深处走,小巷尽头,就开始没有人家了,只有古运河和一片树林。古运河流水无声,树林风吹叶动,寂静幽长。古运河上有一道陂堰,堰上有一群工人正在忙着,打赤膊的,穿短裤的,站堰上的,浸水中的,好像是维修着陂堰。而古运河的水则从陂堰上浅浅漫过,缓缓北去。
南栅而今也纳入了拆建范围,可能再过几年来,就看不到原汁原味的江南古巷了。我庆幸我来的时间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