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24-11-15 16:54:46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有力有效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数字人民币终于能用了,体验怎么样?_凤凰网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今年特别是9月以来,央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推出一系列增量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市场反应积极正面,有力提振了社会信心。

首先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为进一步增强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地位,7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充分满足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需求,提升机构管理流动性的主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

同时,两次下调主要政策利率。7月,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80%下调10个基点至1.70%;9月,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再次下调20个基点至1.50%,下调幅度为近4年最大,进一步加大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提振了市场信心。

不仅如此,年内第二次降准0.5个百分点。继2月降准0.5个百分点后,9月,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金融市场提供中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此次降准有利于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向社会释放稳经济的强烈信号,提振各方面发展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另外,发挥货币政策结构优化作用。持续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扶贫再贷款按照现行规定展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9月末,全国支农再贷款余额为6531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为901亿元、再贴现余额为5835亿元。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累计提供激励资金674亿元,比年初增加120亿元,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增加普惠小微贷款4.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在“五篇大文章”中居于首位,高质量金融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和创造的大趋势。科技型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有较大差异,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满足不同生命周期创新主体的融资需求。

此次《报告》设置专栏,聚焦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详细剖析了为做好央行加快构建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度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数据显示,央行指导银行机构建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专项工作机制,推送的企业(项目)清单已基本实现融资对接和尽调“全覆盖”,累计签约贷款金额超3000亿元,有力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9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科技金融政策配套不断健全。稳步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加强部门协作,搭建科技金融信息平台或服务专区,常态化推送科技型企业信息,促进银企精准对接。不少地区设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对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给予财政奖补。

根据《报告》,央行将平衡好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构建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提高风险评估和监测能力。推动健全科技贷款风险分担补偿体系,提升担保覆盖面。加强金融政策与科技产业政策协同,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在加强风险防范化解方面,央行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和重点风险项目处置,有序推进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具体来说,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坚持“治未病”与“治已病”相结合,持续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框架,完善金融稳定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做深做细金融领域风险监测,全面评估金融体系稳健性。定期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对安全边际内的1至7级银行,开展风险早期预警,及时提示风险。对8至D级的“红区”银行,区分存量和增量,对存量机构推动各方形成合力,采取多种措施压降;对增量机构,建立硬约束早期纠正机制,防止风险淤积。

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落实《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夯实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金融风险处置职能,扩大存款保险基金的资金积累,丰富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工具,更好支持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

对于下一阶段如何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报告》称,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高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持续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研究修订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组织更新恢复计划和处置计划建议,夯实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推动制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附加监管规定,发挥好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巩固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和重点风险项目处置,紧盯高风险机构集中的省(区),积极支持推动有关地方政府制定完善并落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方案。健全金融稳定保障体系,进一步研究扩大风险处置基金积累,强化存款保险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持续推动金融稳定法立法工作。

 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