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淘谷居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蓝莓种植大棚里,智能灌溉系统实时检测着蓝莓苗木的生长情况,通过水肥车间自动输送养料。在这里,蓝莓种植不再是简单的农事劳动,而是集数字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
“传统地栽蓝莓从种植到挂果通常需要3年的时间,而我们采用了基质栽培模式,水肥一体化给蓝莓输送养料,只要8个月蓝莓就能达到丰产,预计明年初就能上市。”该公司法人代表孙健说,10年前,他和妻子饶胜男放弃了高薪工作,回乡成为了一名“新农人”。在逐梦田园的过程中,是当地的银行机构帮助他们将“梦想”变成“现实”。
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浙江省,无数创业梦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生根发芽,在创新的阔海里掀起了美丽的浪花,而饶胜男夫妻的故事只是一个典型代表。
“种田式陪伴” 让“新农人”实现田园梦
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下,在浙江省,一批怀揣着用数字技术振兴农业梦想的“新农人”,已经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上的中坚力量。饶胜男夫妻创新的“互联网+农业+旅游”新型发展道路,正在让衢州农产品逐步实现品牌化、标准化、智能化。
“传统农业要发展转型,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那加大科研投入、进入数字农业赛道是必然的。”饶胜男表示,10年前,她毅然放弃了国外高薪工作,归巢返乡投身农业发展,成立了淘谷居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从一名“海归硕士”到年轻的“农创客”,饶胜男夫妻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衢州当地传统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新技术。
2021年,饶胜男夫妻二人投资1800万元在衢江区莲花镇新建了耘仓数字农业基地。“为了更好地发展精品农业,我们筹划搭建数字化栽培大棚,而项目投资尚有资金缺口,苦于流动资金不足,又无资产抵押,农场融资面临困难。”孙健表示。
饶胜男夫妻遇到的融资难题是涉农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中小涉农企业苦于固定资产少、生物资产抵押难等问题,都曾在资金上犯过难。
2022年5月,浙商银行衢州分行在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主动上门对接,通过“衢江种养殖共富贷”,并引入政府背景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增信,为其提供了200万元贷款支持用于数字农业基地建设,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放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目前,耘仓数字农业基地已建成数字化大棚,棚内种植了树莓、草莓、玫瑰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并建立了天气、土壤、水分、肥料类别的田间监控数据库,智能控温、控湿、控营养,种植的全过程都执行严格的标准,从根源上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孙健说,实现“田园梦”的背后,离不开浙商银行的“种田式陪伴”。
在企业获得高效金融服务的背后,是金融机构对自身服务的不断思考与迭代升级。
“我们通过采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打法’,不断提升普惠小微服务水平。”浙商银行衢州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杨明华说,“从原先自上而下制定产品维度和准入标准,到现在依据各地产业特征和客群特征来设定服务方案,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让普惠小微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近年来,浙商银行结合浙江省山区26县区域经济特色和资源禀赋,创新设计契合当地小微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当地优势或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该行已推出龙游生猪、江山智造、三门青蟹共富贷等66款“数智共富贷”定制产品,授信金额超57亿元。
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浇灌下,在浙江省,一批怀揣着用数字技术振兴农业梦想的“新农人”,已经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上的中坚力量。饶胜男夫妻创新的“互联网+农业+旅游”新型发展道路,正在让衢州农产品逐步实现品牌化、标准化、智能化。
栽好“梧桐树” 让青年群体“想创就创”
自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以来,丽水市携手当地商业银行,为青年群体“想创就创”搭建了发展的舞台。无数像邱磊磊和王州红一样的青年创业者纷至沓来,成为了这座城市向上发展的强力引擎。
田野森林、小镇庭院、陶艺烧窑……驱车10余分钟来到丽水的深山,一间古香古色的小院充满了人气。百余平方米的庭院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毕业一年后,我和妻子在丽水市区成立了自己的陶艺工作室。2021年,随着小院经济的兴起,我们就想尝试另外打造一个更加多元化的陶艺体验空间。”小院的老板邱磊磊说,他们想发挥艺术特长将农房改造成以陶艺为主,集窑烤披萨、户外烧烤为一体的互动体验基地。
在“二次创业”之初,邱磊磊与妻子王州红这对“95后”年轻夫妻骑着电动车,照着卫星地图穿梭在丽水的山间小路,历经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他们理想中的“陶艺小院”,并取名为“小院造悟”。
然而,在小院的地址敲定后,又有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每年上万元的房租怎么交?装修改造的钱又从哪里来?
“没有资金支持,一切理想都是‘纸上谈兵’。”王州红说,正当为资金发愁之时,她偶然在微信公众号看到了浙商银行“青年初创贷”(以下简称“青创贷”)的推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浙商银行网点,没想到自己符合贷款的申请标准,很快便拿到了资金。
对于绝大多数青年创业群体来说,由于缺乏抵押物,加之社会资源和知识储备匮乏,他们常常会在创业初期面临资金困难,急需金融机构精准滴灌。
“为了不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们针对丽水市当地青年创业的特点,创新推出了‘青创贷’产品。”浙商银行丽水分行小企业信贷中心主要负责人陈莉苇介绍,“不同于一般经营性贷款对营业执照成立时间、担保方式的要求,‘青创贷’对营业执照和成立时间不设限,申请门槛低、利率优惠还可随借随还。”
“浙商银行为我们提供的这50万元纯信用贷款,就是我们当时创业的后盾。再加上我们符合丽水市人社局创业贴息标准,还享受到了政府的全额贴息,真正实现了‘零成本’融资。”王州红表示,“正是有了这笔资金支持,我们可以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自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以来,丽水市携手当地商业银行,为青年群体“想创就创”搭建了发展的舞台。无数像邱磊磊和王州红一样的青年创业者纷至沓来,成为了这座城市向上发展的强力引擎。
近年来,为了帮助更多青年实现创业梦想,浙商银行与丽水市市场监管局达成“金融助力个体劳动者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合作,依托“青年创业驿站”“我要开店”等线上线下平台,精准对接青年创业客群,为青年创业人才提供2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做优普惠金融大文章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深化对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实现了增量、扩面,其核心命题也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强不强”不断延伸。
自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金融活水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深化对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实现了增量、扩面,其核心命题也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强不强”不断延伸。
成立20年来,浙商银行充分利用浙江民营小微企业众多的区位优势,全力探索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服务理念从“打猎式经营”向“种田式陪伴”转变,“金融向善”的成果已实现“遍地开花”。
在浙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富浩看来,“有没有”解决的是小微信贷依旧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需要金融机构尽可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当下,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要同时兼顾规模与质量,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很多小微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不足,缺乏固定资产和抵押物,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富浩称,近年来,浙商银行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一方面,大力发展数字普惠,为小微企业提供无需抵押的数字化业务产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浙商银行以金融顾问制度为抓手,从原来单一的融资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充分满足企业在知识产权、法律、税务等多方面的非金融服务需求。
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作为金融顾问制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浙商银行积极发挥金融顾问专业优势,围绕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以“金融顾问+客户经理”双人模式实地走访小微客户。
“下一步,浙商银行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积极践行善本金融,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机制,以数字化、场景化转型为着力点,融入普惠金融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的‘快车道’,为普惠小微客群提供更加全方位、多元化、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方式,做大、做好、做优普惠金融大文章。”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9月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3300亿元,累计服务超70万户小微客户。其中,浙江省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300亿元,普惠贷款规模位居省内股份行首位。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