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再次出手。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召开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工作推进会议。会议通过提升审贷放贷效率、开辟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等方式,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支持。
会议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与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将政策更多向民营和中小企业倾斜。
对症下药
此次联合会议提出了多项要求,对中小企业来说再次迎来了政策红利。
会议要求,各银行机构要用好用足政策资源,对清单内企业和项目做到“应签尽签、能投尽投”;
要聚焦提升审贷放贷效率,优化机制流程,加大资源保障,对照最新产业政策标准修订完善授信管理政策,开辟贷款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开发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技改融资需求更加匹配的贷款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快贷款签约投放进度;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与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将政策更多向民营和中小企业倾斜,分类施策提升银企对接效率,为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压力更大、资金问题更突出。针对当下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这为中小企业后续发展提供了支持基础。
“国家一直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对中小企业问题的解决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问题重点推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白明说。
中小微企业是稳经济、促就业的重要力量。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指出,九部门此次解决的主要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面对逐年上升的就业压力,及时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助于拉动就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措施很有必要”。
政策效应已逐步显现。会议指出,相关政策出台以来贷款签约和投放规模不断扩大,政策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15日,银行累计与1737个企业和项目签订贷款合同近4000亿元,有力支持了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首贷和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政策发力显效
为提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去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形成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组合拳”。
随后,各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举措。如北京试点推广“贴现通”业务,发放中小企业服务券、首都科技创新券;上海设立“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贴息项目,安排5300万元对企业信用贷款给予贴息;浙江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支持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增信服务。
此外,四川、山西、江西、山东、云南、陕西等省也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不仅各地方,各部门也出台了多个专项支持政策。
如国家发改委鼓励地方通过采取阶段性补贴等方式,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优惠;交通运输部会同商务部等协调航运公司通过新开多条服务专线,为中小货主企业提供专项的运输服务;人民银行通过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等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国家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涉及减税降费、资金支持、融资促进、稳岗扩岗、权益保护、扩大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这些惠企政策的出台,让中小微企业实实在在地获益。
据工信部对2.5万户中小企业调查问卷显示,82.6%的中小企业反映政策有帮助,85.1%认为发展环境有所改善,85%认为融资环境有所改善,92%认为税费负担减轻。
今年9月,在存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的同时,国家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等,进一步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和信心。
官方数据显示,10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较9月上升0.3点,为今年以来最大升幅,也是2023年3月以来最大升幅。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受益于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发力显效,市场需求回升,中小企业信心增强。
或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
在一系列有力政策的支持下,中小企业呈现恢复上升的态势,但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苏剑表示,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小企业还面临需求不足、经营成本高、引进人才难等问题,还需要与此相应的其他政策来解决。
对此,苏剑指出,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调控扩大需求、稳定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在营商环境方面,需要政府加强法治建设,以构建更好的商业环境。
在他看来,中小企业恢复向好的态势将会继续,预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出台。
据工信部透露,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持续完善支持政策,助企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接下来国家还会持续推出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关于政策效果有待观察,需要以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评估。”白明说。
来源: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