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10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与各方携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世界各国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壮美画卷。
当地时间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同秘鲁总统共同宣布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钱凯港正式开港。作为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钱凯港将助力秘鲁成为联结拉美和亚洲的重要门户,有力促进拉美一体化和繁荣发展。
习近平:从钱凯到上海,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秘鲁的生根开花,也是一条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的诞生。
10多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规划图不断转化为实景图。
在中国和老挝边境的磨憨铁路口岸,每天早晨都有南来北往的中外旅客集聚在这里,沿着中老铁路开始他们的下一段旅程。
老挝籍旅客本龚·丰沙:过去没有铁路的时候,乘车到万象和琅勃拉邦耗时很长,很不方便。中老铁路开通后为两地人民的来往提供了便利,节约了很多时间。
据统计,中老铁路开通运营3年来,累计发送旅客超过4000万人次,货物超过4500万吨;单日旅客发送量由2万人次增加到最高10万人次,“黄金线路”作用日益显现。
被誉为“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也不断跑出加速度。
11月27日上午,搭载62个标准集装箱、1600多吨饲用小麦粉的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库斯塔奈抵达石家庄国际陆港。
石家庄国际陆港总经理刘金朋:通过中欧班列直通的物流运输方式,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每吨能节省100元左右的成本,回程一列就能节省大约16万元的费用。
今年1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中欧班列已形成西、中、东三大通道,联通中国境内125个城市,通达欧亚30多个国家。同时,随着“丝路海运”航线、“空中丝绸之路”网络持续拓展,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基本形成,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前三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是15.2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3%,增速高于总体。
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重现活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口,马尔代夫有了历史上首座跨海大桥,“鲁班工坊”在多国多地落地生根……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再到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前不久,在习近平主席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决定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成为访问的重要成果之一。
习近平:我们一致认为,要做好两国发展战略对接这篇大文章。深化经贸、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加强能源转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矿产等新兴领域合作。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
习近平: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