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宝鸡讯 今年以来,宝鸡市眉县行政审批局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纵深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健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能。
绘制高效服务“新场景”。以集成服务、优化审批为核心,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口、一次办好”为目标,持续推进服务事项一门办理。一是优化大厅布局,提升服务效能。按照综合导办区、资料填报区(帮办代办)、寄递辅助区(投诉建议)、后台审批区、自助服务区对县政务服务厅布局、办事流程进行重新优化,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二是加快事项进驻,提高服务便利。整合税务、医保、公安、残联、卫健、老龄等服务大厅,全面进驻县级政务大厅,整合后部门进驻增加至30家,事项入驻1479项,日均办件500余件,持续提升企业群众服务事项覆盖面。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修订印发首问负责制度、首办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预约服务、帮办代办、巡查通报等制度,强化运行管理,明晰岗位职责,做到“人事岗”职责相匹配,实现管理有标准,服务更精准,确保服务效能不断凸显。
延伸便民服务“新模式”。以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为目标,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便利化建设工作。一是推动事项下沉,实现事项“就近办”。将镇属站所服务事项向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整合,动态更新下沉园区、镇街、村(社区)事项清单,将县级窗口向镇街前移,采用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政务快递邮递等方式,推动与企业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的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向群众身边延申,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服务半径。二是融合网络平台,实现事项“视频办”。针对偏远地区群众办事来回跑动不便利的问题,在现场帮办代办的实践基础上,依托陕西政务服务网和企业微信,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制定工作流程,明确专人负责,探索推出“远程视频帮办”服务模式,开通71项“远程视频帮办”业务,截至目前,共受理业务342项。三是完善设施改造,实现事项“随时办”。针对办事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难题,常态化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容缺受理”业务,优化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功能,在“政税银”自助服务区将涉及政务服务、税务、银行、市场监督管、社保等30个部门的1479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纳入自助政务服务服务终端事项库,方便群众随时随地按照自助终端提示,凭借身份证通过简单的验证流程即可自助办理业务、查询办件结果。今年以来开展延时服务70余次,预约服务160余次,免费证照邮寄186次。
实现审批服务“零距离”。持续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一是聚焦“小切口”突破,实现审批“零材料”。依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系统,以“全程网办+电子证照”为“钥匙”,率先开启医师护士执业注册“极简办、零材料”审批模式,从申请到审批无需再提交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等6项纸质材料,全过程实现电子化,共计为1000余医护提供便利服务。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打造工程建设项目“极简审批”。印发《打造工程建设项目“极简审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将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44个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管理,设置审批专区,按照 “一窗受理、一键分发”模式提供全流程、全链条审批服务,将一般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50和80个工作日以内。组织“项目管家”开展开展“大走访、解难题、送政策、强服务”活动,为高品质钛铁低碳智能制造园等10个高质量示范项目,现场指导企业完善项目审批资料,加快完成项目规划、环评、施工、竣工验收等各类审批手续,保障项目建成即验收,验收即交证,助力高质量项目建设。三是聚焦乡村振兴,打造利企便民新举措。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跑动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结合县域特色产业,重点在猕猴桃、大樱桃、葡萄等领域推行“一照多址”“一业一证”“个转企”等服务改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努力打造手续更简、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经营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全链条体制机制,让经营主体“进得来、留得住、做得优”,全方位提高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