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落,一果生。花生,这种平凡却又不可或缺的农作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餐桌上的零食小菜,又是人们日常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之一。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在众多地区的农产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花生种植经常面临着“看天吃饭”和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对农民而言,最担心的莫过于辛苦劳作了一季,收入却大打折扣,而花生“保险+期货”模式的出现,化解了农户花生种植的后顾之忧。
青岛是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花生产业基地,目前,全市花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单产320公斤左右,总产32万吨左右,单产水平、繁种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提振花生种植户的信心,稳定青岛花生种植的面积和产量,确保花生产业链长期平稳有效运行,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财政局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实施了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
“你们可以尝尝这个,这个甜花生味道很好!”李洪远把调研团请进屋内,指着桌上小碟子里的花生说。这间屋子的墙壁上挂着各种花生的照片,还立着一面大大的用花生粒做成的画。桌子上摆放了许多小碟子,碟子里是和墙上照片里一样的各种品类的花生。
李洪远是平度市廉家花生良种繁育基地的负责人,也是青岛廉家粮油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据他介绍,这些花生有富硒黑花生、生食甜花生、七彩花生等,品种繁多。
“我们合作社去年投保了440亩,总共获得了89000元的赔付。去年由于对花生收入险不够了解,农户的参保积极性不高,今年看到确实有保障,都积极参与了投保。”李洪远说,在花生收入险的影响下,今年的花生种植面积增加了15%,明年计划增加到1300亩。
“对老百姓来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收入!”合作社种植户张大姐圆圆的脸上满是笑意,她表示,去年家里种植的60亩花生都参保了,得到了12000元的赔付,于是今年种植面积就扩大到了120亩。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保险+期货’不太了解,通过去年的赔付,老百姓认识到这个保险确实挺好,所以今年村里基本参保了。”张大姐说。
据了解,2023年青岛市花生收入险项目是郑州商品交易所全国首个县域覆盖花生收入险项目,同时也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花生收入险项目。最终,项目为2.3万户花生种植户赔付1957万元,项目赔付率达176%,为花生种植户有效规避了生产经营风险。
据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度支公司农险科科长李成介绍,去年在推广花生收入险的时候,半个月时间,平度市投保4.9万亩,涉及农户1.2万户。今年花生收入险项目推出后,仅仅36个小时,就有9.5万亩报名投保。
“因为去年得到了赔付,今年大家对这个项目有期待。大家知道,只要参与投保,种植受灾会得到保障,花生价格下跌了还会赔付,等于给花生种植上了两道保险锁。”李成说。最终符合条件的参保面积是5.3万亩,涉及农户1.4万户。
“近几年,花生价格波动较大,农户收入和种植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参与花生期货交易、花生收入险项目,能够保障农户收益、提振种植农户信心,为贸易商采购带来持续并且质量稳定的货源,确保花生产业链长期平稳运行。”银河期货有限公司青岛营业部总经理庞大为说。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财务审计处处长赵明玺表示,花生收入险项目将政府、期货与保险行业有机结合,不仅承保花生遭受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产量风险,还承保因市场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风险,帮助农户守住花生产业种植的风险底线,护航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携手推进,花生收入保险的保障效果明显,为青岛构建多元化稳产保供体系贡献了力量。
2024年,花生收入险项目再次落地青岛,扩大覆盖区域至莱西、西海岸、平度三个花生主产区,为31198户种植户承保109075亩,无论在规模还是延续程度上都居于全国前列。
庞大为表示,花生收入险项目打造出青岛农险的“专精特新”,充分彰显政府组织的特色化、资源整合的新颖化、期货公司的专业化、保险公司的精细化,有效保障了种植户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宋晓表示,下一步,青岛市将聚力花生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与郑商所的金融惠农合作,充分发挥“保险+期货”等农业保险强农惠农和风险保障作用,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推动加快形成农业产业新质生产力,助力青岛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青岛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青岛农业产业发展日益壮大,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实惠。
每一颗花生都承载着希望,“保险+期货”让这份希望稳稳落地,为花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期货力量”。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