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关注到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许多保险公司都直接或间接地涉足医养服务领域,下文将简述日本寿险业在介护/养老、医疗保健上的部分布局和举措。但整体而言,日本险企在重资产布局、医养结合深度上与国内尚有差距。
大型险企陆续进军介护领域
日本寿险公司涉及的护理业务主要指基于介护保险法所开展的介护服务,大致可分为居家类介护、居住类介护。“居家式”主要为居住在家中,需要护理的成员或需要支援的成员提供服务,例如上门护理、日间照料以及房屋适老化改造、老年人辅具租赁等服务。“居住式”主要指入住型养老机构,有两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是护理型付费养老院,护理员24小时常驻养老院区提供服务,按入住期间收费;第二种是住宅型付费养老院或附带服务型老龄公寓,由外部服务提供者根据入住者需要提供一次性服务,按服务量收费。
日本政府于2000年实施《介护保险法》后,介护服务供给者的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第三领域保险竞争的日本保险公司也响应政府号召,进入了直接为老年客户提供养老服务的商业领域,着力于解决越来越突出的老年服务供需错配问题。
整体上看,参与护理业务的保险公司都是行业内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东京海上、三井住友、日本生命、明治安田等知名保险集团均已经在护理服务领域有明确布局,通过上门服务和居住型养老社区为老年客户提供与第三领域保障、年金等产品有类似老年属性的护理服务。其中,日本损保控股的发展规模较大。截至2018年,日本损保控股的养护业务约有25500个养老单元/床位;同年日本损保控股对旗下介护板块业务进行整合,成立了SOMPO Care公司。截至2023年7月,该公司已拥有302家护理型付费养老院,147栋服务型老年住宅和21个团体之家,养老单元总计约达28600个。
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护理业务被认为具有成长性而被看好。因此,日本头部寿险公司也加速进军介护行业,并拓展合作深度。日本生命在2023年11月宣布以2100亿日元收购日本最大的介护服务公司日医学馆。日本生命希望通过此次战略性举措,为保险产品和销售提供增值服务,同时希望通过介护服务提升盈利。收购日医学馆后,日本生命把日医集团的建立和稳定发展作为集团内部的优先事项,具体措施包括通过设立新的业务部门和派遣员工,推动业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利用日本生命现有的知识和资源共同考虑发展计划等。
提供健康咨询及健康服务
随着日本社会提倡“健康寿命”这一概念,日本寿险公司也致力于以“健康”为切入点,为保险产品提供健康咨询及健康服务。据2016年调研,41家寿险公司中有26家公司提供医疗健康咨询服务,有22家公司提供第二诊疗意见服务,有16家提供医疗机构介绍服务,还有14家公司提供身体检查服务。
虽然提供服务逐渐成为日本寿险公司的经营风向,但基于日本医疗险多为津贴险的事实,日本保司较难直接成为健管服务的支付方。所以实际上,多数日本寿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是信息检索或者服务折扣,但不承担健管服务费用。以明治安田生命“随心配”产品为例,客户通常可以获得明治安田生命提供的健康热线、症状检索、就医咨询、二诊推荐等免费权益,其余如体检类健管服务则需要客户自行付费后获取。
除了以上内容,部分寿险公司在健康支付与健康服务结合上有更进一步的尝试。
日本生命1924年成立日本生命济生会,成立之初以“济生利民”为理念,于1931年开设了“日生医院”。2012年4月,因向地区提供“预防、治疗、居家治疗等综合医疗服务”而受到认可,被大阪府认定为公益财团法人。2018年4月以新建搬迁为契机,医院名称从“日生医院”改为“日本生命医院”,致力于建设安全、安心、先进、最佳的医疗体制。
日本生命依托日本生命医院为客户提供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服务。2018年4月起,日本生命面向25个企业/团体组织,约1000名职工开展了糖尿病预防项目。该项目是通过各类设备/工具,帮助参与者定期自我监测身体状况,同时由日本生命医院的保健师远程指导改善生活习惯。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运转,日本生命医院增加了专业的保健师数量,并以每年为1万名顾客提供服务为目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