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助力老年期痴呆友好环境建设

2025-01-17 16:56:06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该计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老年痴呆怎么办

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

王女士的母亲83岁,卧床已经半年。王女士说,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到晚期,患者失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很难沟通,肌肉僵硬,行走功能障碍,乃至大小便失禁,需要24小时看护。虽然给母亲请了看护,但是依然忙不过来。“母亲患病带来的惊恐、失望、烦躁、焦虑经常让全家人痛苦不堪。”王女士说。

其实,这并不是个例。相关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在5%以上;而85岁以上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则达30%。《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2021年我国现存的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达1700万例。

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一直很受关注。2024年1月,卫材公司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仑卡奈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2024年12月,礼来公司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多奈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其中仑卡奈单抗已经步入商业化阶段。但凭借这两款药物上市还远不能满足中国大量痴呆症患者的临床需求。一方面,这两款药物都有明确的适应症,仅针对延缓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进程有效;另一方面,从目前已经商业化的仑卡奈单抗的价格来看,一年的治疗费用高达18万元,由患者自费,高昂的治疗价格限制了药物的可及性。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急需开发更多我国自主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新靶点和新疗法;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痴呆症的早诊、早筛,加强疾病预防阶段的技术投入。

在痴呆症的筛查方面,2024年我国科研人员取得了多项成果。此外,我国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疾病治疗的新靶点。但直到目前,国产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仍然存在巨大的空白。长期来看,我国一定是需要自主研发的有效药物来应对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阿尔茨海默病与保险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脑部疾病,会导致智力严重衰退或丧失,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交能力减退。预防老年痴呆需要社会各界联手行动,这里也有商业保险的发展空间。

重疾不重(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云生表示,通常情况下,严重阿尔茨海默病已纳入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障责任范围内,然而,申请理赔时需要确认被保险人是否达到了保险合同中所规定的疾病定义标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2020年修订版)》中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赔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

根据规范,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由具有评估资格的专科医生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估结果为3分;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此外,阿尔茨海默病之外的其他类型痴呆不在保障范围内。

在申请理赔时,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影像资料:在医院检查时的影像资料(MRI、CT、PET);专科医生的诊断证明:符合条件的医院(保险合同有明确的约定,大多数是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的专科医生(保险合同对于专科医生也有明确的说明)提供的诊断证明;评估结果的诊断证明:CDR的评分结果为3分或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诊断证明。

在此基础上,当被保险人患有较严重的痴呆症状并需要入院治疗时,可依据其购买的医疗保险产品的具体条款内容,提出合理的索赔请求。一般情况下,长期护理保险能够涵盖因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导致的护理需求,包括住院护理、日间护理、家庭护理服务等,帮助支付相关的护理费用。

然而,仅有保险还不够,一些保险公司尝试提供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一家公司在为消费者提供因治疗严重阿尔茨海默病产生的住院费用风险保障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一对一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国际上普遍使用的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评估工具)、AI检测、一对一全年干预产品权益等健康管理服务。“我们的目的是不仅能够帮助投保人及时发现和干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患病风险,也能让保险产品真正看得见,增加投保人的获得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