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2025-01-24 11:16:02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余年来,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共建国家携手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面对新时代对教育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重点发力,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开创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筑牢人才“蓄水池” 加强人才培养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推动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有序推动我国教育“走出去”。要引导高校通过国际合作推进“双一流”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依托国家公派留学助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鼓励应用型本科、职业院校依托标志性工程项目赴境外办学,建好鲁班工坊、现代工匠学院,针对电动汽车维修、土木工程等领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共建国家高质量发展厚植人力资源基础。

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引进来”。要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教育优势地区,与国内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点、空白点、交叉点进行精准对接,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探索最新科学技术。建设高水平国家引智基地,营造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良好工作、生活环境。与其他国家高校、科研机构深入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汇聚双方优秀师资力量,精心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造就“信念坚定、视野开阔、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

装配创新“加速器” 深化科技互助共享

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科技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水平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有条件有责任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合作体系。要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多向合作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智能导航技术、信息智能获取、作物育种、现代畜牧科技等领域,在联合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应用示范等环节开展全方位务实有效的国际教育合作。同时,要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科技治理,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水平提质增效,着力破除“小院高墙”和“科技封锁”,守住安全底线,确保教育对外开放行稳致远。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校要进一步聚焦绿色发展、数字发展,不断强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力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力度。要扎根中国大地,有效产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高辨识度成果,以此作为示范和引领,形成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强大合力。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STEM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要利用好我国在这些领域的优势资源禀赋,推动相关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走向世界。

注入民心“融合剂”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相知相亲、民心相通的深层基础是文化,重要纽带是教育。要通过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加强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认同度。应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开设“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课程、赴中资企业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深化共建国家师生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时代内涵的理解与认同。

不断加强同共建国家的文明对话。要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通过举办文化年、艺术节、展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以联合研究、展览策划、学术讲座、博物馆教育等形式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增进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一带一路”承载着共建国家人民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交流互鉴的渴望。深入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是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重要一步,将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