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近年来,沈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舞台上架起了对外开放新桥梁。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2024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有效做法。沈阳市以中欧班列为载体,构筑“一带一路”国际物流新通道的典型经验做法入选。
在沈阳一家智能工业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借助中欧班列的时效和成本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现在公司通过中欧班列年均出口电梯超过800台。
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波说:“对比传统运输模式,货物发运效率提高了至少一半。(比如),2024年,(对)俄罗斯每月出口50个集装箱左右,实际出口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
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以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累计发送近600标箱,实现了新年“开门红”。面对需求持续旺盛的国际市场,国铁沈阳局进一步扩大了单列编组,由50车每列增加到55车每列组织发运,运输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杨君山说:“通过不断完善场站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作业流程,实现班列运行品质和效率的稳步提升,有效降低了客户的运输成本。下一步,我们将在场站管理、拆装箱服务、内贸班列等方面持续深耕和发力,拓展全链条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配套服务。”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沈阳)可抵达满洲里、绥芬河等6个口岸,货物直达德国汉堡、波兰马拉舍维奇等10个境外枢纽站,货物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50余个境外城市。
汽车制造业作为全球价值链最长、覆盖领域最广的产业之一,在中国吸引着众多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车企深耕发展,也带动了配套供应商纷纷来华设厂。在沈阳,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据介绍,该工厂的主打产品为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其核心产品覆盖电机、电控和电驱动系统的生产装配以及测试。其中,核心部件依托电驱动模块化平台,设计可满足100kW - 300kW的功率需求,并依据客户要求,实现灵活切换。
该公司运营负责人宋正伟说:“这个技术是中国和德国的研发团队共同研发,在中国也是有一个完全独立的研发团队,针对本土化的产品,中国的研发团队在推进整个研发,产品的技术的升级换代也是。我们的产品不仅服务于中国,也服务于全球的其他客户。”
此外,沈阳在航空产业发展的赛道上,持续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日前,中航工业沈飞民机在沈阳举行了空客A220项目前机身和后桶段第500架份交付仪式。作为当地龙头企业,该公司充分发挥地方产业配套集群优势,不断提升交付能力。
该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张安平说:“沈飞民机从转包生产按图制造到深度介入研发制造,到今天的最终形成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全链条业务能力,顾客满意度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得到了提升。”
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沈阳对共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518.8亿元,增长15.1%。下一步,沈阳将拓展“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领域,加强在贸易、产能、人文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并不断完善“空陆海网”通道体系,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