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年终奖、春节专属理财产品、压岁钱特色存款密集“上架”。在走访时发现,这些主题理财产品种类丰富,促销活动形式多样,相比平时,理财机构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在理财经理重点推荐的产品中,中低风险的现金管理类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依旧占据主流地位。同时,含权的“固收+”产品也开始崭露头角。
展望2025年,多数专家认为,“固收+”理财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一年,市场环境可能为兼具进攻与防御特性的‘固收+’策略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固收+’增厚收益的配置策略也将越来越多元化。”普益标准研究员屈颖表示。
春节假日主题理财产品密集“上架”
实际上,早在春节假日前,多家银行和理财公司便及早布局,聚焦客户的资金增值需求,推出了年终奖、春节假日主题理财产品以及较高利率的大额存单产品。
梳理这些理财产品发现,春节主题理财产品大多是固定收益类,业绩比较基准大多在2%至4%之间,风险等级以中低风险为主;同时,也不乏少量中风险产品,投资期限大多较短,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就年终奖理财产品而言,交通银行推出了6款“薪”选理财产品,并提供了理财快赎专区的链接;中信银行则在“加薪计划”中推出了新年专享理财;邮储银行则根据投资期限推出多款产品,如“日日红”“天天盈”“月月红”“季季红”等,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此分析认为,银行及理财公司布局这些特殊主题的理财产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增加客户预期投资收益,也是在客户资金充裕时加大客户营销,提高客户市场占有率。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投资收益,有助于更好吸引客户,提高市场竞争力。
除了理财产品之外,大额存单也密集“上新”。可以看到,不少银行以春节假日为契机,密集发行大额存单产品。同时,为了吸引客户,不少产品的最高利率超过2%。例如,重庆银行发布的海报显示,旗下大额存单产品起购金额为20万元,3年期利率为2.3%。
“固收+”产品成市场关注焦点
打开多家银行App理财专区可以发现,“固收+”产品多为理财货架首发热销推荐的主力产品。同时,2025年1月至今,新发产品密集出现,特别是产品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流动性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
“2024年以债券打底增加红利、优先股、黄金等增强策略的‘固收+’产品整体来看收益较好,更受投资者认可。因此,理财机构也普遍将‘固收+’的产品作为春节假日获客引流的主力,尤其是半年以内的短期限产品,投资者认购积极性更高一些。”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屈颖认为,“固收+”产品较好地满足了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需求。“‘固收+’策略利用股债等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通过多元化配置,可有效分散风险,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屈颖表示,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和配置需求的上升,理财公司在“固收+”理财产品设计上也越来越重视多资产组合策略。
专家认为,2025年“固收+”理财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理财机构在加码“固收+”产品体系布局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
“投资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然而,理财产品在策略和结构上存在较高的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如何打造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成为理财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娄飞鹏表示。
“机构可以构建多资产、多策略的产品体系,通过特色产品来确保规模的稳定性,并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来维持净值的稳定,提高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屈颖认为,理财机构需持续增强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
理财产品“含权量”稳步提升
在中信银行的理财产品推荐列表中,出现了“适当配置优先股等权益类资产和金融衍生品资产”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详情页中显示,该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2.25%至3.25%,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为3.51%,在推荐产品中偏高。
可以看到,在监管的鼓励引导下,银行理财也在积极发力权益市场投资,权益类产品以及部分投向权益市场的“固收+”产品发行量增长。
“含权类产品通过配置股票、可转债等资产,把握权益市场的回暖机会,能够提供较高的收益潜力,同时也对理财机构的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娄飞鹏表示。
专家普遍预计,到2025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将持续存在,理财市场波动性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含权类产品和主题“固收+”产品可能成为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普益标准研究员张璟晗预计,2025年的理财市场规模将在波动中扩容。“预计债市仍有望维持稳中向好的趋势,利好固收类理财规模继续扩容。”张璟晗分析认为,同时,伴随化债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与权益市场回暖的影响,理财市场或会面临一定波动。结合当前“量质齐升”趋势看,理财市场监管趋严,引导理财业务迈向高质量发展,各理财机构也积极通过拓宽代销渠道、推动销售模式创新等方式吸引增量资金流入,以应对“稳规模”和“稳净值”的挑战。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