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中小银行的经营,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开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高管层发生人事变动,一方面,传统的内部培养与选拔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另一方面,越来越多银行尝试市场化招聘高管。业内普遍认为,这种内外结合的人才战略兼具灵活性与稳健性,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银行业的竞争与发展环境,助力中小银行行稳致远。
“社招”方式得到银行认可
日前,鄂尔多斯银行、珠海华润银行相继发布市场化选聘公告,前者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总行行长、副行长,后者则招聘总行行长。其中,鄂尔多斯银行总行行长应当符合担任下列职务2年以上任意条件之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省级分行主要业务部门正职及以上职务、地市级分行副行长及以上职务;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副行长及以上职务;省级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农信社)主要业务部门正职及以上职务;地市级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农信社)总行副行长及以上职务。
华润银行方面,该行行长任职条件包括从事银行业工作10年以上;累计担任过3年以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级分行(资产规模需4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行长(含相当职务),或担任过3年以上资产规模4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总行副行长及以上职务。
注意到,这并非鄂尔多斯银行首次“社招”高管。2023年7月,该行曾通过市场化选拔委任邢科峰为鄂尔多斯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官方履历显示,邢科峰担任过邮储银行通辽市分行行长、内蒙古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去年10月,邢科峰的最新职务是鄂尔多斯银行党委书记、提名董事长。从邢科峰的职务变迁来看,鄂尔多斯银行对市场化选聘高管的形式和效果已较为认可。某城商行内部人称,“社招”高管能够吸引更广泛的人才,促进优秀人才在金融机构间的流动。外部人才往往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战略规划,有助于商业银行创新和发展。“社招”从启动到最终人选确定,通常需要3-9个月的时间,而新任高管真正开始对经营产生显著影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新任高管需要适应公司文化、了解业务流程、建立团队信任,并逐步实施其管理策略。
根据鄂尔多斯银行公告,此次选拔的岗位将实行一年的试用期制度,期间不得调整岗位。
应注重内部人才梯队建设
内部培养、提拔是银行人才队伍建设的最主要方式。今年以来,长沙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等陆续迎来新任副行长,且多为内部提拔而来。例如,2025年2月任职资格获批的渤海银行副行长邓蓓已在渤海银行工作近16年时间,曾任渤海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资金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资产负债管理部副总经理、总经理,金融市场部、金融同业部总经理。
而长沙银行年初聘任的副行长黄建良、王伟华也由内部提拔擢升。官方履历显示,黄建良曾任长沙银行办公室文员,支行营业部综合柜员、信贷科信贷员,后晋升为长沙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等。在被委任为副行长前,黄建良担任长沙银行首席风险官。而王伟华此前则担任长沙银行湘潭分行行长,曾任长沙银行研究发展部员工,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科员、副主任等,还负责过长沙银行怀化分行的筹备工作。
上述城商行内部人士强调,内部人才培养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相较于外部聘任,内部提拔高管能减少磨合时间,基于长期工作经历,内部培养的高管能更快适应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银行应注重内部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虽然内部培养需要投入资源,但从长远来看,内部培养在成本方面具备优势,同时也能减少新员工适应期带来的不确定性。
从具体实践来看,现阶段,中小银行在高管团队建设和人才战略上正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既通过市场化选聘引入外部优秀人才,又注重内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市场化选聘模式越发受到中小银行青睐,同时银行更偏好“年轻化”且具有金融实操经验的高管。在从外部引进高管的同时,建议银行做好内部人才选拔,并对外部引进高管做好文化融合。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