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会计助上市公司提高信披质量

2025-02-21 15:48:18 作者:谭亚敏

近年来,上市公司套保参与率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认识到套期保值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然而,上市公司对套期保值的认识深度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部分上市公司在套期会计处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会计处理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套期保值业务的实际运行效果,导致披露的套保信息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进一步加强套期会计的推广应用,助力上市公司提高套期保值信息披露质量已成当务之急。

2024年,发布套期保值业务公告的上市公司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实现连续11年增长。避险网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发布套保相关公告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达1503家,整体套期保值参与率达28.6%,较2023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积极的势头之下,套期会计的运用却是另一番景象。避险网CEO华金辉表示,根据避险网观察,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实际运用套期会计进行核算的比例较低。

“目前,许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应用套期会计。”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金融业务合伙人孟祥军表示,“现行会计准则将套期会计定位于‘可选项’,企业选择不应用套期会计并不违反会计准则。”

他进一步表示,在不采用套期会计的情况下,企业因开展套期保值而持有的期货和衍生品与基于投资目的而持有的类似金融工具,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并无不同。“这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无法通过会计信息识别并评价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

据了解,沪深证券交易所于2023年年初分别修订并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交易与关联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交易与关联交易》,要求上市公司使用期货和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时,应把被套期项目与套期工具损益合并披露。对此,华金辉表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是目前证券交易所和监管层的重点关注领域,上市公司应该严格遵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及上述两项监管指引文件的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然而,不少参与套保的上市公司对套期会计运用仍然踯躅不前。究其原因,在于套期会计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不同公司对套保的内控机制也存在差异,实际操作中,信息披露内容常常无法准确地反映实际套保效果。

“我们留意到,过去曾发生过由于套保信息披露不完整而引发投资者误读、进而造成股价短期异常波动的情况。”华金辉表示。

对此,部分龙头企业逐渐发挥表率作用,在最新的定期报告中对套保信息披露进行了大幅优化,详细披露套保品种、套保类型、资金变动、风险控制等内容,让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套保效果,值得其他上市公司借鉴。

了解了一家上市公司运用套期会计的典型案例。A企业是一家大型焦煤生产企业,主要库存产品焦煤价格波动剧烈,对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影响较大。企业财务人员发现,在开展套保业务后,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会导致计量上出现两种差异。“一是时间差异。焦煤现货库存在销售时确认销售收入,而焦煤期货从开仓时就需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现货与期货的损益确认存在时间差。二是空间差异。焦煤现货价格如发生下跌,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而焦煤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现货与期货的损益确认在不同的项目。”A企业财务人员表示,时间差异导致财务报表利润波动较大,空间差异导致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无法准确反映套期保值效果。

A企业通过采用套期会计解决了这一难题。对于焦煤现货库存,企业将其指定为公允价值套期的被套期项目,相应的期货合约作为套期工具。通过套期会计处理,将套期工具焦煤期货合约和被套期项目焦煤现货库存的公允价值变动在同一会计期间进行确认,在焦煤现货库存销售同期了结焦煤期货合约,并将被套期项目的余额进行结转,使企业的销售利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减少了焦煤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使财务报表更准确地反映套期保值的实际效果。

“通过套期会计的应用,公司财务报表利润波动显著降低,投资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增强对公司财务报告的信任度,管理层也能基于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策略,企业的经营稳定性以及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A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公司应持续提升套期保值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具体披露内容包括套期保值风险策略和目标、被套期的业务范围和风险特征、具体采用的套期工具品种、衍生品交易场所、交易对手、业务规模、资金来源、期限以及相关内控建设等方面。

国泰君安期货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马炜表示,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财务团队专业性较高,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套期会计,其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反映套期保值活动的实质。但对许多中小规模上市公司而言,套期会计的复杂性成为一道隐形的壁垒,“财务人员如果对套期会计的准则理解不够透彻,就容易在方法选择、有效性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关键环节出现失误,进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马炜认为,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不仅要涵盖套期保值业务的基本要素,如套期关系、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详细描述、套期策略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等,还应深入解释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例如,在阐述套期策略时,应说明如何根据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状况选择合适的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以及该策略如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及财务状况相匹配。”马炜表示,对于披露的每一项信息,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验证,确保准确无误。尤其是涉及数据和关键判断时,应提供详细的计算过程和依据,避免因信息模糊或错误而误导投资者。

在上述受访人士看来,套期会计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套保信息披露的质量,上市公司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套期保值业务跟踪和报告机制,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在定期报告中,除了披露基本的财务数据外,还应增加对套期保值业务执行情况的详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套期保值业务中的重大事项,如套期工具的提前终止、套期策略的重大调整等,便于投资者充分理解企业套保业务信息,增强市场信心。

(来源:期货日报网)

责任编辑:刘明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