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不负春光好,春茶采摘正当时。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高阳镇虎垭村的茶园里,随着一层薄薄晨雾散去,漫山遍野的嫩绿早茶芽尖上的露珠晶莹剔透,一缕茶香在山间弥漫——这是收获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随着金融资金的持续注入和金融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在位于川东北米仓山南麓的旺苍县,茶产业成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乡村振兴和茶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金融活水如同甘霖,润泽着米仓山南麓的这片古老茶山,助力茶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茶叶变金叶……
“今年春茶采摘期早,每天最多时能采摘1万斤鲜叶。”旺苍县金源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白芝文介绍,该公司经营的茶园能有今天,多亏了农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他十分感谢农业银行旺苍县支行一直以来对该公司提供的精准化、个性化金融支持。
金融活水润茶香
旺苍县金源农业有限公司在虎垭村流转土地980亩,以“公司+专业合作社”模式种植高阳茶、广元黄茶、米仓山绿茶、红茶等有机生态茶。黄茶基地50亩,年产茶叶30吨,产值2000多万元。
“我是‘半路出家’进入旺苍茶行业的。”出道以来,白芝文一直在建筑行业打拼,做得风生水起。20年前,他跨界农业产业,投资500万元,从事茶树种植、毛茶加工和销售、水果种植及销售。2018年,该公司修建了现代化加工厂房,购进了优质茶叶加工设备,是旺苍县最大的茶企之一。
白芝文忘不了,在该公司资金短缺的关键时刻,农业银行旺苍县支行向他伸出援手,为其提供了200万元贷款,助他渡过难关。
“茶园在采摘旺季,需要茶园管护、除草、施肥、修剪、采摘,每天支出的人工费用较大。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大,我行及时开展上门服务,从审批到授信仅用了两天时间。”农业银行旺苍县支行客户经理欧涛说,该支行积极对接茶企融资需求,推出了一系列适合茶产业的信贷产品。该支行通过优化贷款流程、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有效缓解了茶企的资金压力。同时,该支行还加强与政府、担保公司等部门合作,构建风险共担机制,为茶企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融资渠道。
近年来,农业银行旺苍县支行积极对接旺苍县茶叶协会、龙头企业,建立“银行+协会+企业+农户”模式,通过供应链金融为上下游提供资金支持。针对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环节,该支行推出“茶农贷”“茶企贷”等特色信贷产品。近3年来,该支行累计投放茶产业贷款2381.69万元,服务茶企、茶农90户。为支持茶农发“茶”财,该支行为茶农建立专用档案,农户最高授信200万元。
有了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旺苍县金源农业有限公司的茶园规模逐渐扩大,产值连年创新高。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乡亲。近年来,该公司还带动普垭、东河、高阳等乡镇的茶农通过种茶走上致富道路。
“以前只通过养鸡养鸭贴补柴米油盐,收入十分有限。”虎垭村村民王素清说,他家种了7亩茶,种茶收入有3万-4万元,农闲时到茶叶基地打工,务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
亭子村里发“茶”财
旺苍县木门镇亭子村的海拔不到1000米,没有虎垭村的海拔高,但进村道路却极难走。车辆好几次在山道急弯处的暗冰路上打滑,靠着车拉人推才脱困,有惊无险地来到四川米仓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在亭子村的茶叶基地。
“我们是川东北最大的一家茶企,公司目前有茶园基地6个,茶叶种植面积6000多亩,亭子村茶叶基地288亩,年产茶叶1.8万斤。”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军说,2011年,邮储银行为其发放120万元贷款,用于该公司支付每天的茶叶采摘费用。该公司与邮储银行合作至今,从未间断过。
由于缺乏抵押物或担保措施不足,一些小微茶企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瓶颈。邮储银行旺苍县支行依托其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为茶农和茶企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该支行通过推广“惠农易贷”“小微易贷”“产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有效满足了茶农和茶企的短期资金需求。此外,该支行还积极推广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提升了茶产业的金融便捷性。
“四川米仓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在茶叶采摘旺季,每天需要支付茶叶采摘的人工工资就达10万元以上,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大。”邮储银行旺苍县支行负责人说,该支行利用“茶叶流水贷”“茶叶产业贷”为该公司授信900万元,并对该公司基础投资建设所需资金及时给予了金融支持。
一片片翠绿的茶园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茶农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茶园之间,精心呵护着每一株茶树,期待丰收的到来。
在金融助力下,旺苍县的茶农们迎来增收致富的新时代。许多茶农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通过参与茶叶种植、采摘等环节增加了劳务收入。此外,一些有能力的茶农还自主创办了小型茶叶加工厂或茶馆,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旺苍金融监管支局作为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金融机构与茶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该支局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金融知识讲座等活动,加强金融机构与茶企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同时,该支局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指导,推动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满足茶企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为旺苍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金融保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