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地块连成片,智能灌溉系统覆盖田间,机耕路直通地头……在邢台威县赵村镇西寺庄村,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艾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农田升级项目按下“加速键”,2万亩农田经过集中改造后展现出勃勃生机。
得益于国家大力推动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支持,以及金融“活水”保障,让这片土地迎来蜕变。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作为粮食大省,河北近年来大力推进农田提质改造,但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对项目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银行河北分行深入践行“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定位,省市县三级行联动对接需求,创新推出专项贷款产品,为农田建设注入金融动能。
“从申请到放款仅30天,这笔贷款来得太及时了!”河北艾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龙说,该企业承担了威县14个行政村2万亩土地的流转与改造任务,“农业不同于其他生产建设类项目,对时间有着很高的要求,错过了这一季,就要耽误半年的收成。”
为了能赶上春耕备耕的时点,农业银行河北分行第一时间建立省市县三级高标准农田项目贷款小组,深入调研,最终以项目预期收益和政府政策支持为依据,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我们首次尝试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授信评估体系,既把控风险,又让土地资源发挥更大价值。”农行威县支行客户经理夏普雨介绍说。
智慧农业提质增效
走进项目区,昔日的沟坎坡地已变成平整的“方格田”,新铺设的输水管道如血管般延伸,田间道路宽阔平整,现代化农业的气息扑面而来。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项目区落后的生产条件得到彻底改善,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技术现代化的现代农业格局正在形成。
“过去地块零散,灌溉靠天,种地效率低。现在土地连片整治,智能灌溉系统覆盖田间,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了不少。”据张文龙介绍,目前项目已竣工试运行,已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
变化不仅体现在农田里。土地流转不仅让农户每年获得稳定租金,还能参与田间管理赚取工资,进一步带动了农民增收。
汇聚多元投入合力
据了解,这笔贷款的意义远超数字本身,它标志着“政府引导+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企业运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格局在河北首次落地。农业银行河北分行通过创新信贷模式,既缓解了财政投入压力,又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支持不能止步于放款。”农行威县支行行长王莹说,农行已与企业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未来将在智慧农业、绿色种植等领域持续提供支持。张文龙则对前景充满信心:“有了金融‘活水’,我们有底气把更多零散地变成高产田,为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