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以来,数十家 A 股上市公司因回购事项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多家公私募及外资机构的最新调仓动向曝光。人工智能(AI)产业链、医药、大消费等赛道成为机构加仓的首选方向。
从公募机构来看,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调仓动作明显。科技股成增持重点。
2 月以来,多家涉及芯片、人形机器人等 AI 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因回购事项发布公告,多家机构的最新持仓浮出水面,数位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增持动作频频。
具体来看,芯片设计公司英集芯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 2 月 24 日,较去年三季度末,有基金产品新进逾 360 万股,跻身该公司第八大流通股东。
此外,涉及机器人和机器视觉概念公司华昌达在 2 月两次披露了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最新情况。截至 2 月 10 日,有 ETF 基金新进华昌达约 1012 万股;截至 2 月 21 日,该 ETF 基金最新持有约 1211 万股,另一只 ETF 基金则新进约 400 万股,还有私募基金新进约 426 万股。
还有涉及虚拟现实的游戏公司奥飞娱乐公告称,截至 2 月 17 日,较去年三季度末,有基金产品分别新进约 1200 万股和 900 万股。
此外,汽车芯片公司雅创电子也公告显示,截至 2 月 14 日,较去年三季度末,有银行、私募基金、金融机构均新进该公司超 30 万股。
有基金公司认为,受益于 DeepSeek 催化,春节假期后 AI 应用端需求大幅提升,AI 应用的渗透率大幅提高。AI 应用可能从此前较 “虚” 的概念转向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且行业基本面和相关个股股价存在一定正循环关系。此外,机器人板块有望受益于智能化和降本的双重驱动,其成长性来自于下游行业的智能化驱动,既可在 B 端的汽车、工厂等制造业逐步渗透,又可在 C 端从科技消费品向大众消费品渗透。医药股获密集加仓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获得公募机构频频加仓,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
具体来看,毕得医药在 2025 年两次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情况,截至 1 月 13 日,有基金产品新进约 287 万股;截至 2 月 17 日,该基金产品持有约 445 万股,再度加仓毕得医药,另有多只基金产品均新进超 50 万股。
一心堂也在近日发布公告称,截至 2 月 11 日,较去年三季度末,有基金产品增持约 290 万股,最新持股近 2000 万股;另有基金产品分别新进约 500 万股和 370 万股。
此外,力诺药包也获得机构的大手笔买入。截至 2 月 6 日,较去年三季度末,有基金产品分别新进 800 万股和 360 万股。
九典制药同样获得多家公募的青睐。截至 2 月 17 日,较去年三季度末,有 ETF 基金新进约 230 万股;另有资产管理计划亦新进约 200 万股。
不过,也有一些知名基金经理选择减持手中的持仓个股。截至 2 月 19 日,较去年三季度末,有基金产品分别减持三诺生物约 70 万股和 570 万股。
有基金公司表示,在 AI 科技行情带动下,智慧医疗、AI 医药等概念走强,带动整个医药板块好转。经过三年多的调整,当前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商业等细分领域的估值普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大向上修复空间。医药不仅具备 “必选消费” 属性,也具备 “科技创新” 属性,AI 在辅助诊断、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等领域均有所赋能。
有基金经理表示,在政策更加积极、设备采购向上拐点比较明确的背景下,2025 年创新药、医疗设备等细分领域或迎来边际改善,可寻找结构性机会,行业性贝塔可期。大消费标的获机构青睐
除了科技和医药行业,一些涉及消费电子、航空和钢铁企业亦获得公募机构青睐。
具体来看,华菱钢铁在 2025 开年以来两次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情况。截至 2 月 6 日,较上一次披露(1 月 21 日),有基金产品在短短十几天内新进超 4800 万股。
有的基金经理看好航空股。根据吉祥航空公告,截至 2 月 5 日,较去年三季度末,有基金产品分别新进约 4300 万股和 3000 万股,还有基金产品则新进超 1700 万股。
另外,消费电子公司联创光电公告称,截至 1 月 23 日,有基金产品分别新进约 400 万股和 450 万股,截至 2 月 5 日,两只产品的持仓保持不变。
有基金公司表示,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以及行业层面的微观变化,A 股投资逻辑发生了显著转变。当全球资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时,其底层逻辑已从单纯的 “政策驱动” 转向 “技术突破 + 制度红利” 的双轮驱动。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