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意见》将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摆在首位;综合施策推动农产品价格稳定、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期货日报》大宗商品周刊栏目策划推出系列报道,选取部分业内领先企业作为优秀案例,以真抓实干谱写增产提质、保价安农、科技兴农三篇大文章。
数字化种植方式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
在广西隆安县的甘蔗数字化种植基地,农业无人机正在进行每日例行的巡检工作,采集到的多光谱数据与地面智能装备的传感器数据上传到平台后,将成为平台测产大模型不断迭代学习的训练基础。这3896亩甘蔗数字化种植基地由深圳前海鹏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采用全域全时数字化种植方式,极大地加速了糖料蔗的产业化进程。这种种植方式同样应用到了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研究所合作的“甘蔗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项目”。全球范围内筛选出的不同基因性状杂交的甘蔗种苗在这里茁壮成长,实现了深圳鹏峰大田条件下每亩吨糖的目标。
从以往“靠天吃饭”,到如今“工业化量产”,劳作繁忙的田间地头成了自动化的“农产品生产车间”。农事作业实现了全流程自动任务分发和精细化模块管理;农作物实现了从耕犁、种植、管护到砍收,各环节的机械化高标准种植。在农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加持下,每1000亩田地将只需要配备1名蔗管员,有效对冲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蔗糖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食糖供求基本面处于紧平衡状态,每年缺口400万~500万吨需进口。此次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食等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动糖料、棉花、天然橡胶等稳产提质。让深耕农业科技的企业更加坚定了方向。”深圳前海鹏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峰说,“通过引入工业化过程管理和批量生产品质控制理念,可以逐步实现农田车间化、作业自动化和产品标准化,最终做到农产品种植大面积增产提质和稳产稳质。目前,我们正在不断迭代优化国内首个甘蔗测产大模型,向农业种植户提供产品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广西隆安建设的甘蔗数字化种植基地已完成了一个种植周期闭环,业务模式得到验证,并具备产业链延伸的条件。未来,我们希望把这种数字化的农业种植模式复制到玉米、棉花、大豆等更多农产品领域,并同步推广到我国新疆、非洲等更多地区,让农产品增产提质落到实处。”
用好数据要素打造生猪产业大脑
所谓“猪粮安天下”,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对保障民生、平稳发展起到关键作用。2019年4月,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了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近年来,该中心积极发挥“科技+畜牧”优势,在全国畜牧总站的指导下,对全国生猪产业数据进行有效汇聚,形成完善的数据体系,并对数据资源深度挖掘分析,立足生猪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建成了“生猪产业大脑+未来牧场”的开放赋能平台。
何谓“生猪产业大脑”?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主任秦友平表示:“简单来说,就是把‘数据’作为‘猪饲料’,通过数据采集共享、分析挖掘、建模,帮助养殖户建设智慧猪场。”
据了解,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交易中心聚焦生产、监管、消费、服务四大场景,通过有效机制将数据资源转化为对业务发展的持续赋能。在生产领域,对地区生猪生产监测分析和稳产保供监测调控,以数据支撑生产指导和产业发展决策,打造“实时生产监测、生产智能预警”的“未来牧场”;在监管领域,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施策,构建区域生猪产业监管全景治理,实现生猪产业全链条监管,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消费场景下,对地区猪肉供需情况实时监测,为猪肉产能和价格调控等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在服务方面,搭建了生猪数据服务站为产业用户提供学习、服务、咨询的一站式平台,并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打造生猪产业普惠金融模式,有效解决养殖主体融资难问题。
得益于数字化服务平台,如今,养殖户在办公室通过电脑就能实时监测到圈舍温度、猪只体温、饲料消耗量等猪只饲养情况,享受到大数据技术带来的红利。原来一个饲养员能养1000头猪,现在可以养3000头,养殖成本明显降低。
秦友平表示:“通过监测和调控生猪产能,可以确保市场供应稳定,避免价格大幅波动,保障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利益。政策支持下,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探索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生猪产量和质量。”
发挥平台优势助力畜牧业转型升级
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是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全球消费市场对食品安全与供应链透明度的要求日益提升,数字交易平台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整合能力,重塑行业生态,为畜牧业提质换挡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副总经理黄庆锋表示。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推动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内蒙古青城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伊利集团、蒙牛集团、优然牧业、现代牧业等各方共同发起设立了全国首家乳业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并于2024年正式运营。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可以发挥价格信息发现与资源配置枢纽的功能,为蓄牧业纾困。”在黄庆锋看来,价格不透明、流通不顺畅、融资不到位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三座大山”。在传统的贸易模式中,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供需失衡,价格波动频繁。从牧场到餐桌,牛羊肉与奶制品在冷链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极易引发品质下降。此外,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融资和发展受限。
黄庆锋表示:“平台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现存问题,更在于创造新型商业模式。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股东方在生产加工制造和冷链物流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打造符合自治区农畜产业实际的大数据体系和供应链服务平台。同时,着力提升本地乳企获取奶源的能力,带动本地产能释放。打通饲草、生鲜乳、马铃薯、大豆、农机等品类的供销渠道,并进一步拓展活体牛羊肉交易,为农畜产品交易注入创新动力,带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当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产业链每个环节,农产品贸易正突破物理边界与信任壁垒。这场始于效率提升的变革,终将导向更公平的价值分配与更可持续的产业生态,为农业发展树立数字化转型的标杆范式。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