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重启自购,彰显市场信心

2025-03-06 12:18:16

近段时间,广发、华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再度开启自购模式,积极信号释放,凸显基金管理人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热潮持续。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5 日,已有 33 家基金管理人累计自购 46 次,合计金额达 7.57 亿元。同时,发起式基金正逐渐成为基金公司布局资本市场的新方式。

平准基金是什么基金?具体作用和特点是什么?- 基金学堂_赢家基金网

广发基金公告称,公司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 1000 万元认购广发同远回报混合基金,并承诺持有 1 年以上。该基金为主动偏股混合基金,3 月 3 日正式发行,募集规模上限为 50 亿元。

华泰柏瑞基金也发布公告,自 2025 年 2 月 21 日起,按基金申购限额政策,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华泰柏瑞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 ETF 发起式联接基金,直至累计投资 1000 万元,并承诺持有 1 年以上。该 ETF 发起式联接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9 月,截至去年末,基金份额 3000 多万份,规模不足 3700 万元。

除公募基金外,千亿级私募景林资产年初宣布,将在 30 个交易日内斥资 1 亿元自购旗下景林价值基金(含子基金),成为 2025 年首家官宣自购的私募机构。

谈及自购原因,基金公司普遍表示,源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和自身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广发基金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华泰柏瑞基金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景林资产则称基于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并响应监管政策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引导。

南方基金认为,自购行为旨在增强投资者长期投资信心,尤其在市场估值低位时,通过长期持有旗下权益类基金传递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给予投资者信心支持。

今年年初,监管提出 “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有望推动更多公募机构自购传递信心,同时加速发起式基金发行。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自购约 2.8 亿元,债券型基金自购约 3 亿元。华泰柏瑞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中欧基金等公司自购金额较高,均在 3000 万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发起式基金逐渐成为基金公司布局的重要手段。这类产品要求基金管理人募集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固有资金、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金额不少于 1000 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 3 年。

自 2024 年起,发起式基金发行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 ETF 产品领域。进入 2025 年,这一趋势延续。截至 3 月 5 日,年内已有超 20 家公募机构新成立 39 只权益类发起式基金,发行总规模超 32 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发起式基金热度持续上升,反映基金公司对市场的信心及对权益类基金布局的重视。该模式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增加市场流动性,同时基金公司通过发行发起式基金绑定自身与投资者利益,强化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传递积极信号。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