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游应援的 “壕” 度再度刷新认知。之前听闻乙游 “海景谷”(价格昂贵、发行量少的周边),多来自官方送玩家的累氪礼盒,礼盒中一个金属徽章在二手市场能炒到上万元。最近又刷到国乙男主的商场应援,有玩家耗资 60 万在深圳 CBD 中州湾打造男主主题商场,官方生贺活动部分 “复刻” 玩家应援。
这不禁让人好奇,乙游应援究竟能 “壕” 到什么程度,又是哪些玩家在组织这些应援?乙游官方也有类似联动,这些联动有何作用?从乙游社区角度看,这些动辄五位数、六位数的应援,是乙游 “饭圈化” 的铁证,还是一种精神消费?
最近临近某游戏男主生日,游戏社区官宣不少男主生日活动。起初以为是官方联动,细看才发现是民间组织 —— 生贺组。其中活动不仅有常规的大屏、巴士广告、灯光秀,甚至还有高铁应援。此前虽有游戏向高铁投放广告,但多为官方行为,像这样由玩家组织的男主单人主题高铁活动,恐怕还是首个。
除价格不明但一看就不便宜的高铁应援,生贺组还有精力投放大屏。据不完全统计,由个人玩家组织投放的该男主生日大屏超八百个,遍布 31 个省份及直辖市、自治区,海外也安排了大屏。“痛乐园”“痛机场”“痛商场” 之类的应援(“痛 XX” 指用角色元素进行装饰)也不少,邮轮主题海上世界商场、樱花季的上海顾村公园摩天轮、济南融创乐园、上海环球港、上海虹桥枢纽等地都有。
乙游玩家的应援 “壕” 度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文化类应援也有体现。在乙游男主生日当天以其名义向公益组织捐款已是常规操作,男主概念的艺术展也不新鲜,甚至打眼一看像官方联动程度的非遗应援,在乙游里也不止出现一次。
玩家们还会在自推男主生日当天组织聚会,这类聚会基本严格限定准入条件,往往要求是男主单推,有些还需有周边 / 氪金自证。这些玩家聚会中,生日咖啡厅数不胜数。组织了中州湾应援的玩家这次又发起黄浦江邮轮和主题酒店聚会,另一男主在四月份过生日,其粉丝已经开始准备当天的上海和平饭店生日会,由主办人承担所有费用,只对参与者的自证有要求。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能组织这么多昂贵又有意义的非官方民间应援活动呢?这种非官方应援的组织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个人玩家身份,一种是生贺组。前者涉及个人隐私不做详述,后者作为玩家自发团体,涉及和玩家群体的钱款交易,相对更透明公开。
生贺组会印制并贩售同人周边获取初始资金,盈利全部用于为男主准备应援。他们会在社区公开应援活动账目明细,经手钱款多在五、六位数左右。大部分生贺组能做到收支平衡,但也不排除需成员自己垫钱的情况。生贺组成员多为游戏玩家,或许因涉及钱款交易,生贺组准入条件更严苛,无论游戏内好感系统,还是游戏外社区活跃身份,生贺组成员都必须保持男主单推身份。
玩家自发组织的应援已足够大手笔,乙游官方的应援阵仗也不小。在众多乙游里,有的官方是最舍得为旗下男主花钱的。在某乙游中,玩家身份是设计师,因此该乙游的许多联名都和高定、珠宝、豪车等时尚资源相关。其中,该乙游和某知名珠宝品牌的联名珠宝,耳环等首饰参考价高达六位数,一些高定款按需定制询价,具体价格未在官网展示,有网友表示这些高定款需大几百万才能买下。
除高奢联名,乙游官方也在努力做各种公益企划,比如春节前夕,策划公益宣传片致敬节假日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者,还向宣传片合作拍摄站点送去新春慰问物资。
无论是乙游官方还是玩家,都在以男主名义做各类应援。从官方角度,各类男主地广、大屏首要作用无疑是宣传,在市中心 CBD 区域投放可辐射更多圈层,利于吸引潜在玩家。乙游的公益联动也能起到文化传播作用,某乙游春节活动和非遗项目联动,国际服同步上线,让外国玩家感受非遗魅力,跟世界各地旅游局的联动更是让该乙游走向世界。游戏外的联动和应援基本符合各游戏各男主调性,对男主魅力补充作用其次,最重要的或许是那份打破次元壁的心意。乙游品类存在意义是爱,是为满足女性玩家恋爱关系的精神需求,各种现实应援 / 联动意义或许也在于此。
聚焦各类应援对社群的影响则较为复杂。数字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在乙游和乙游玩家群体中或许生效,即很多人玩某个游戏,这个游戏会被更多人了解,玩家选择游戏时也偏向名气更大的游戏。但和人有关的群体不能一概而论。乙游玩家花大心思做应援,真的只是为证明自己喜欢的男主人气更高吗?
目前,乙游社区似乎形成一种人气比拼风潮。哪个乙游比其他乙游人气高,哪个乙游男主比其他男主人气高,都要引发争论。极端情况下,甚至有玩家诅咒自推之外的其他男主、辱骂其他玩家。但仅靠部分极端玩家群体言论,就认定乙游玩家应援活动乃至整个乙游社区都以人气比拼为出发点,似乎有失偏颇。
以某款上线后商业化表现突出,且常被指控 “饭圈化” 的乙游为例,根据官方数据,在微博超话这类常见社媒平台活跃的该游戏玩家约为 424 万人,全球用户则为 5000 万人,愿意参与社区活动的玩家只占玩家总数的 8%,这 8% 里也有不少玩家不参与骂战。当然,这个数字不严谨,但某种程度说明网络舆论不能代表一切。不是所有人都愿把恋爱游戏玩成另类追星,乙游玩家身份认同从一开始就和 “饭圈文化” 中粉丝身份认同不同。大部人玩乙游是为和男主恋爱,而非当男主粉丝,饭圈那套流程在乙游社区不太能行得通。
从身份认同角度区分乙游应援和刻板印象里的 “饭圈化” 后,参考大部分乙游生贺组采用的 “周边盈利 —— 找商家做应援” 模式,其实玩家应援更像一种消费行为。类似拼团买东西,玩家是消费者,生贺组相当于团长,拼团购买的商品在应援活动中变成大屏、主题商场、主题摩天轮等供人打卡的场景。这种行为中,消费对象是包含人与物相互关系的时间与空间,本质是场景消费,而场景消费通常归为精神消费一种。
精神消费已悄然成为风口。有机构发布报告提及两大精神消费机会,其中之一就是 IP 兴起促进 “谷子” 等衍生消费。以同人展会、主题商场、主题乐园等为主的乙游应援基本符合 “场景消费” 定义,即满足消费者感受整个场景氛围的心理需求。对于成年且有相应经济能力的玩家群体来说,“痛商场”“痛高铁” 等应援,或许只是一种升级 PLUS 版本的 “痛包”。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