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智能驾驶”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智能驾驶保险作为智能驾驶重要配套环节也受到高度重视,关于智驾保险产品也有诸多讨论。
来自汽车产业的代表委员呼吁推动保险企业与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合作,完善自动驾驶保险体系。如小米集团相关人员建议推动设立自动驾驶专属保险,加强安全使用宣传,鼓励保险企业与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合作创新保险产品,争取2026年前完成设立自动驾驶汽车专属保险,包括交强险、商业险、三责险等,降低推广门槛,同时强调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保障民众出行安全。
小鹏汽车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市场缺乏科学适配的智能驾驶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面临精算模型重构挑战,对智能驾驶保险普适性和风险评估有担忧。他呼吁相关主管部门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不同级别智能驾驶汽车事故责任划分,出台智能驾驶保险行业标准和技术指引,鼓励车企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适配智能驾驶的保险产品,结合技术路线和风险特点确定保险费率和保障范围,并通过数据共享优化保险精算模型,加快汽车行业向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转型。
长安汽车相关人员建议加快完善自动驾驶系统立法,建立明确的责任认定机制,对不同等级和形态的自动驾驶车辆明确责任划分,建立完善自动驾驶保险体系和多元监管格局。
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65%。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市场对智能驾驶保险关注度不断上升。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顺应智能驾驶趋势谋划转型发展。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在《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强调加强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
目前,业内已有智能驾驶汽车保险产品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如2024年11月,平安产险与赛力斯推出智驾保障服务计划,即智驾无忧服务权益,覆盖八个场景,提供智能驾驶责任风险保障方案;同月,华为鸿蒙智行针对问界全系新增智驾无忧服务权益(试行),明确保障场景,权益时长12个月,最高保障权益上限500万元。
当前,市面上现有的保险产品大多依据传统汽车特性设计,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兴起,智能驾驶汽车驾驶主体转变,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汽车的风险问题,传统车险产品难以覆盖新风险。智驾保险研发主要有缺少经验数据和统一责任认定标准两大难点,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依赖驾驶人行为,对L4级别以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出险后事故责任认定复杂,会增加保险公司调查成本和赔偿处理时间。
专家建议,保险公司要与车企、科技公司深入进行数据交流,收集大量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分析不同场景风险概率,结合硬件质量、软件更新频率等因素制定科学定价模型,还应积极开发与储备相关保险产品,目前投保险种主要是传统车险、责任险和意外险等,智能网联汽车还面临网络安全风险,现有保险产品未充分覆盖新型风险。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