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明确表示将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随着市场对权益资产信心回升,挂钩被动指数的理财产品数量显著攀升,成为理财资金入市的重要载体。业内人士指出,指数化产品凭借透明性、分散性及低费率等优势,正成为理财公司布局权益市场的“新抓手”。
指数型权益理财产品数量激增
据中国理财网最新数据统计,目前以“指数”为关键词,处于待售、募集及存续阶段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92只,其中超四成产品尚未完成募集。发行机构涵盖中银理财、民生理财、招银理财等头部机构,显示出行业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布局。
从产品结构上看,固收增强型与混合型产品占据主流,部分产品明确挂钩宽基指数,多只产品名称中嵌入“A50”“A500”“A1000”等字样,底层权益资产采用被动跟踪策略。行业及主题指数产品创新也十分活跃,例如,华夏理财推出挂钩人工智能算力、风力发电指数的产品;中银理财则布局“中国优势企业指数”,通过细分赛道挖掘结构性机会,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指数化投资成理财资金入市突破口
在多部门联合发布政策鼓励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指数化投资成为理财公司发力权益市场的重要突破口。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主动权益类产品,指数型产品策略高度透明,投资者更易接受其“跟随市场波动”的特性,有助于打破刚兑预期,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新晋机构浙银理财亦将指数化策略纳入权益投资三大方向,计划探索多资产指数业务以形成品牌特色。
业内人士还表示,银行理财可发挥客群优势,开发适配居民配置需求的指数及复合类产品。指数产品具有管理费率低、分散性佳等特征,理财公司可依托渠道及客群基础,在宽基、行业及主题指数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随着权益市场回暖,指数型理财产品有望成为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迁移的“桥梁”,进一步激活中长期资金活力。
指数型权益理财产品如何投资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选择指数型权益理财产品时,投资人士建议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投资目标与风险承受能力。如果是追求长期稳健增值且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选择固收增强型的指数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以固定收益资产为底仓,权益部分通过指数化投资增强收益,波动相对较小;而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则可考虑权益占比较高的混合型指数产品,但要做好承受净值较大波动的准备。
在投资方式上,定期定额投资是较为常见且有效的策略,通过长期、规律地投入资金,可以平均成本,降低市场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尤其适合普通投资者。同时,投资者要关注产品所跟踪的指数,了解指数的成分股构成、行业分布以及历史表现等。例如,沪深300指数代表了A股市场中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300只股票的整体表现;中证500指数则侧重于反映中小市值公司的情况。不同指数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各异,投资者应根据市场趋势和自身判断进行选择。此外,投资者还需关注产品的费率、跟踪误差等指标,尽量选择费率较低、跟踪误差小的产品,以提高投资收益。
来源: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