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持续活跃,在人工智能(AI)浪潮推动下,大科技板块表现不俗。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恒生科技指数2025开年以来涨逾28%。3月10日,南向资金净买入296.26亿港元,创下沪深港通开通以来的新高水平。近期公私募机构持续布局港股市场,从科技和价值两条主线挖掘标的。
根据机构“举牌”港股公司后披露的持仓情况来看,近期多家机构连续加仓“AI+医疗”概念股,部分机构增持了电力及地产标的。多位机构人士表示,随着南向资金的持续买入,内资对港股定价可能产生更大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强有望助推港股行情从科技板块扩散,可以重点关注消费、地产、传媒、医疗等板块。
2025开年以来,公私募机构在港股市场上表现活跃。从已披露的股权持仓来看,多家机构的调仓踪迹频频显现,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消费等热门板块标的。
3月11日,某基金增持了某医疗概念股214.53万股。此前2月21日、2月26日,该基金就曾分别增持同一标的75.34万股、41万股。最新一次增持后,其持仓比例升至7.45%。
2月13日、3月5日,另一基金接连增持某生物医药标的4.43万股、16.28万股。自2024年10月以来,该基金对某新材料标的持仓比例多次调整,目前维持在7%以上。
此外,某私募机构近期在港股市场频繁操作,涉及能源、地产等领域标的,并在不同板块间灵活调整持仓。
结合上述获得机构青睐的港股公司最新业务方向来看,“AI+医疗”、“AI+机器人”等热门概念屡屡出现。
公开资料显示,某医疗企业基于真实、庞大的数据源打造名医“AI分身”,可模拟专家思维方式,复制优质诊疗能力。某生物医药企业引入全方位AI辅助诊断技术,拓宽了AI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场景。某新材料企业研发的关键材料已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益于AI浪潮,相关港股标的股价近期表现突出,部分标的2月以来涨幅显著。
一端配置成长风格,另一端配置价值风格的策略近年来受到机构青睐。近期,价值风格标的在港股市场亦有所表现,部分电力、地产标的估值显著提升。
策略研究显示,南向资金是本轮港股行情的主力之一,主要流入领域涵盖“AI+”板块及价值红利板块。机构通过配置硬科技、消费升级及创新板块获取超额收益,同时关注金融与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
某机构人士表示,当前内资配置港股更注重性价比,随着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其对港股定价的影响力有望增强。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后续港股市场的表现与中国经济基本面复苏进程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强有望推动行情向消费、地产、医疗等板块扩散。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食品饮料、旅游娱乐等领域,以及医疗健康产业中的创新企业均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