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政策相继落地险资长钱入市仍有空间

2025-03-14 15:45:40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新增批复600亿元、今年以来相关机构举牌已达7次、资金密集调研上市公司寻求投资机会……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支持资金入市的政策举措相继落地,市场参与节奏明显加快。  

详解保险理赔中的定损金额、核损金额与理赔金额 - 知乎

业内人士认为,权益投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逐渐打通,增量资金有望持续入市,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资金正在加速入市。自2023年10月以来,已有8家机构获批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总金额1620亿元。其中,1120亿元为2025年新增批复资金。今年春节前夕,多家机构获准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试点。3月4日,监管机构又批复5家机构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规模600亿元。  

作为首批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某基金首期5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资落地,并于近日获批继续设立二期项目。相关机构负责人表示,截至2025年3月初,该基金实现风险低于基准、收益高于基准的良好业绩表现。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着眼长远进行布局,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强化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努力实现支持市场发展和稳定长期收益的双赢局面。  

从行业整体来看,2024年权益投资占比较2023年有所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相关机构股票配置余额显著增长。近期,部分资金通过举牌方式配置标的,涉及新能源、公用事业、金融等领域。  

近年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持续引导资金加大权益市场投资力度。  

分析人士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主要面临三大堵点:一是股价波动为市场常态,但业绩考核周期相对较短;二是投资生态尚待完善;三是机构面临监管压力。针对考核周期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尽快推出全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今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提到,提升资金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机构增加权益类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机构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抓紧推动第二批长期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分析人士表示,实施方案在考核方面的调整进一步疏通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针对监管压力,近年来通过下调风险因子等举措进行了有益探索,预计未来仍有政策优化空间。  

近期,多家机构开启密集调研模式,积极寻找投资机会,为中长期投资蓄力。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已有142家机构合计调研上市公司超过2600次,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行业公司被重点关注。从调研和加仓动态来看,高股息资产亦是资金重点关注方向。多家银行机构获得密集调研,今年以来举牌案例中金融领域标的占比显著。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资金运用余额提升及低利率环境下的配置需求,增量资金是目前市场的确定性来源。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预计2025年将有数千亿元增量资金入市。  

研究人士认为,在监管允许的前提下,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后或有更多机构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平滑收益波动。长期股权投资有助于降低财务指标波动性,同时通过投资高回报标的获取长期收益。  

从战略层面来看,机构可通过长期股权投资与被投资企业搭建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各自在市场资源、专业人才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在养老、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实现双向赋能。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