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一纸罚单引发市场震动——上海农商行因涉及18项违法违规行为,被重罚860万元。这一处罚不仅创下该行近年来的罚款新高,更暴露出其从高管履职到贷款、理财、员工管理等业务全链条的合规漏洞。
作为全国首家农信改制上市的省级银行,此次事件无疑为银行业敲响警钟。
根据处罚公告,上海农商行的违规行为可归纳为三大类,几乎覆盖银行业务全链条:
高管“无证上岗”与薪酬失控
高管履职违规:高管人员未经任职资格许可即履职,暴露出内部人事管理严重失序。
绩效薪酬乱象:绩效薪酬管理违反审慎规则,或存在短期激励过度、风险责任与收益不匹配等问题。
贷款管理“全线失守”
8项贷款业务违规:从未对集团客户统一授信、贷款资金审核不严,到互联网贷款管理缺位,涉及对公、个人、流动资金等多类贷款。
典型案例:某支行副行长因贷款管理违规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员工行为管理失责更导致一名大堂经理被禁业五年。
理财业务“三重罪”
估值失真与公平性缺失:对信托资产估值不合理、违反公平交易原则。
“双录”形同虚设:理财销售未严格执行录音录像(双录)制度,为误导销售埋下隐患。
从财务报表数据看,上海农商还是不错的,不良率1%以下,资本充足率也很高,拨备也不错。
对此,上海农商银行3月13日回应称,该行高度重视行政处罚涉及的相关违规问题,已及时制定并推进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问责,目前相关违规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
上海农商行的“18宗罪”,也折射出部分银行在规模扩张中忽视内控的痼疾。
当前,金融监管已进入“强穿透、重问责”阶段,只要真去查,估计各家银行多少都有些问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