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生宝成为被央妈注销的第100张支付牌照

2025-03-17 11:27:43 作者:岳品瑜 董晗萱

又一家支付机构正式告别市场。3月16日,人民银行再注销一张支付牌照,为上海银生宝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备注信息显示为“不予续展(换证)”。至此,人民银行累计注销的支付牌照数量达到了100张。

图片来源:人民银行

银生宝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1.1亿元,于2011年12月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

这家曾经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的老牌支付机构,在近几年开始遭遇各类危机。2021年12月,银生宝在进行支付牌照第二次续展时,被人民银行中止了续展申请审查。

在续展遇阻之后,银生宝持股比例82.73%的大股东绥芬河市通达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在2023年2月前后将手中持有的全部银生宝股权先后质押给贵州万数不良资产处置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此外,公司还进行了管理层“大换血”,法定代表人、监事、多名董事都有变动。

2023年12月,银生宝因违反商户管理规定及违反清算管理规定两项违法行为,被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处以警告,并合计罚没超1700万元。相关责任人员也被警告,并处罚款17.2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7月,因未缴纳罚没款,银生宝被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出具催告书。

彼时,银生宝已“名存实亡”。2024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发布了一份关于银生宝的破产审查案件公告。经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银生宝当前已累计超30条被执行信息,立案时间集中在2023年下半年至今。据了解,目前,银生宝在天眼查平台中登记的官网已无法进入,电话也为空号,无有效联系方式。

事实上,2025年开年,已有4家支付机构被“清出队列”。除银生宝外,还涉及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汇明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前两者被摘牌原因更是直指反洗钱不力等大额罚单。截至目前,持牌支付机构仅剩171家,而2016年的峰值为271家。

人民银行累计注销支付牌照数量破百的背后,反映了监管对金融安全的重视与市场自然淘汰规律的双重作用。如今,市场竞争加剧,监管高压延续,早期依靠牌照“占位”的粗放模式已难以为继,随着支付机构准入门槛与运营成本同步抬升,倒逼机构向科技、场景转型。

可以看到,自2016年人民银行签发第八批支付牌照后,新牌照发放停止,行业进入存量调整阶段,牌照数量开始“只减不增”。而到了2022年至2024年,支付牌照迎来集中注销期,累计注销达49张,占总量近半数。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因市场冲击或自身经营问题,支付机构主动注销成主流,同时随着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正式落地,在自发优化与监管深化双重驱动下,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深度洗牌持续进行。

调查发现,与银生宝情况相似的是,包括汇潮支付有限公司、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圣亚云鼎支付有限公司等在内,牌照都处于被中止续展状态。而这些支付机构或是经营不力,或是身背罚单,甚至有的存在多条股权被冻结的法律风险。

“对于这些支付机构来说,以交易方式寻得下家通常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式。但现实情况是,一些拥有合规瑕疵,或是许可资质不具备优势的机构难以通过市场交易来脱身,只能无奈注销离场。”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直言,预计在支付严监管态势、市场竞争持续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支付机构离场仍将在短中期内持续,头尾部机构之间的业绩分化程度也有可能被进一步拉大。

在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当行业整合出清到一定程度后,也将慢慢趋于稳定。今年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的第二年,市场需要对其消化的过程。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朱希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