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儿童健康保障的重视,少儿医疗保险市场逐渐扩大。然而,一些家长在购买保险后遭遇理赔难、退保难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调查发现,部分少儿医疗保险存在条款模糊、虚假宣传、增值服务名不副实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
有家长反映,为孩子购买保险后,孩子患病却无法获得理赔,原因是保险合同中存在“等待期”或“既往病史”等条款,而这些条款在购买时并未明确告知。此外,部分保险宣传中承诺“100%赔付”“全范围覆盖”,但实际理赔时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赔付,例如进口药物或特殊治疗不在保障范围内。
增值服务也成为家长投诉的焦点。一些保险承诺提供“高端儿童体检套餐”或“专业健康咨询”,但实际体验却大打折扣。例如,体检项目不全或需前往异地医院,私立医院设备不完善等。家长们表示,购买保险时被宣传吸引,但实际使用后发现服务与承诺不符,令人失望。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保险公司应加强条款透明度,明确告知消费者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避免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少儿医疗保险市场的规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