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印发,更多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望落地见效,为拉动经济增长贡献力量。银行业同样迅速行动,强化资源投入,创新服务模式,将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落到实处。
丰富差异化产品供给
《方案》明确提出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一段时间以来,各银行聚焦惠民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消费贷利率的让利下探、还款方式更加灵活便捷等都是直观体现,符合《方案》精神。
而在加大投放力度、让成本可接受的个人消费贷款覆盖更广泛人群的同时,银行也注重丰富消费金融产品货架,更精准匹配居民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工商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商银行加强了对社群消费特征和变迁趋势的深度研究,根据随房消费、投资型消费和代际转移型消费等分类精准施策,不断激发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例如,针对购房人群推出“家居贷”“装修贷”“随房e贷”等消费贷款产品组合;面向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教育需求推出“优学贷”产品;围绕养老金融需求推出社保闪借、如意借、年金闪借等产品。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建议,可加大和加快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的信贷投放力度,扩大新型消费规模;持续加大对文化、旅游、体育以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传统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消费供给主体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增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对居民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消费动能。
差异化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是监管部门引导的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将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智能产品、冰雪运动等新消费场景,研究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求和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定价,为高校毕业生、新市民、自由职业者等群体适度减免相关费用、优化金融服务”。随着针对性、差异化程度的提升,居民将得到更精准的金融支持,进而增强消费的动力与意愿。
更好发挥信用卡作用
信用卡是银行促消费的最重要抓手之一。因此,多家银行将响应扩内需、促消费号召的发力点落在信用卡业务上,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助力激发消费活力。
例如,光大银行信用卡着眼“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等目标,推出“金蛇启新”系列活动,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消费场景,围绕车生活、美团、京东、盒马、积分五大板块,以红包、满减、随机减、多倍积分等形式,为消费者送上多重福利。
考虑到消费者出境旅游及购物需求呈增长趋势,平安银行信用卡通过境外消费返现、多倍积分、优惠汇率等活动,吸引有出境计划的客户。在积极支持内卡外用的同时,携手银联开展“锦绣中华,支付无忧”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触达更多潜在用户。
至于服务海外游客方面,部分银行则依托支付“小切口”切实提升外籍来华人士的到访体验,帮助国内消费市场巩固新的增长点。以中国银行为例,该行已实现全国重点商户外卡受理全覆盖;ATM外卡取现覆盖率达100%,可全量支持7×24小时外卡取款业务;自助货币兑换机提供8种语言的操作界面及语音指导,并支持将外币现钞直接兑换为数字人民币。
利用技术手段提质增效
增强消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便利度,离不开数字手段的赋能。“工商银行通过数字化、移动化、开放化思路,增品种、创品牌、提品质。”工商银行上述负责人介绍,在数字消费领域,工商银行系统直连全国300余个城市的公积金、社保等公共服务数据,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实时融资服务;在绿色消费、智能消费领域,研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贷款系统”,将消费信贷服务嵌入新能源车企APP,当消费者购车时,可一站式完成汽车贷款申请,既提升了购车者的融资便利度,又可帮助车企回流销售资金。
中信银行将强化科技赋能作为重点优化方向,提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贷款流程,持续增强消费金融产品的可得性和便捷性,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金融体验,以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消费升级”。
农业银行则提出,要通过系统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改进产品框架、产品模型、场景渠道及管理模式,实现产品创新智能化、场景生态多元化、服务流程便捷化,为消费者提供更适合、更丰富、更高效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在莫开伟看来,做好提振消费金融服务,就要千方百计增加消费金融供给。应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品质。同时,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不断强化数字赋能,增强消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便利度。
与以往的促消费政策相比,《方案》的亮点之一是要求结合居民日常所需,提供更多元、更普惠的消费供给。银行业应对照这一方向,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为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支持。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