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因外卖卫生问题转向国企或机关单位对外开放的食堂,这些食堂提供10-30元不等的实惠餐食,菜品现炒、食材透明且管理严格。部分食堂甚至提供不限量自助,成为打工人的安心选择。这种饮食方式不仅解决午餐难题,还促进规律生活,甚至引发对稳定编制的向往。
在国企或机关单位的食堂,食材采购清单公开,责任制度严格,杜绝食安问题。这些食堂的菜品现炒现做,少油少盐,推动打工人养成规律饮食习惯。与外卖预制菜和颠勺快餐相比,国企食堂成为品质优选。食堂信息不上点评,靠人脉口口相传形成打工人圈子。稳定餐食成为漂泊者的精神支柱,间接影响职业选择心态。
一些打工人发现,一些国企和机关单位的食堂对外开放,只需花上十几块钱的价格,就能享受到荤素搭配、菜式齐全的公务员同款盒饭。在北京,物资部大院、气象局或是卫建委科研所等机关单位的食堂,花上20元就能吃上体制内的同款。江浙沪地区,很多市政府也把自己的食堂对外开放,院子里可以免费停车。一些城市的党群服务中心也提供午餐自助,10元两荤一素,还包含水果和餐后酸奶。
在互联网上,有人总结出了北京国企风食堂的攻略。位于中关村的气象局食堂,档口里的肉菜比素菜还多,18块钱就能吃到撑;朝阳区的煤矿文工团菜品不输酒店自助,晚餐不仅有海鲜和披萨,还有免费的现磨豆浆;西直门的卫建委食堂30块钱不限量,菜品少油少盐,主打健康,不仅有粗粮还有水果和汤。
国企风食堂不上大众点评,只能在打工人之间口口相传。一开始,溜进国企风食堂的打工人们,还觉得自己偷感很重。后来才发现,其实来这里吃饭的很多人,都是得知了机关单位食堂对外开放的消息,花了门票进来吃自助的。大家来这里不是为了炫耀身份,而是看中了这里的性价比。比起社区食堂,这里的菜样更多、做法更精致;比起街边的餐厅,这里的卫生绝对有保障,甚至是公务员的同款午餐。
一些受够了预制菜的北漂,不想再吃国潮外卖,就会把位于农科院的职工食堂,当成自己的快乐老家。这里包括节假日在内,每天都对外开放。农科院的食堂不仅讲究荤素搭配,而且有些档口还是现点现做。所有菜品都主打一个新鲜,连这里看似平平无奇的腐竹,都是特供级标准。一些北漂们即使自己的公司有食堂,也会有空就去打卡国企风食堂,只为感受一种踏实的氛围感。这种机关单位里的食堂,对待原材料都特别严苛,蔬菜稍微有点不新鲜就会被退货。因此来这里吃饭,丝毫不用担心卫生问题,只要猛猛炫就完事了。
很多人还会把去机关单位吃食堂,当成自己午休短途游的一环。在海淀工作的95后北漂小陈,经朋友介绍发现,离自己公司500米的卫星制造厂,食堂就对外界开放。“35块钱的价钱虽然不算便宜,但最起码是机关单位,质量肯定有保障。而且荤素都不限量,不够可以自己再去加菜。”“大家平时午休,都是吃完外卖就趴在桌子上晕碳。而机关单位的食堂大多开在大院儿里,去食堂里吃完饭,还能顺便在园区里转转。这样放放风,不仅自己心情舒畅了,而且下午的工作效率还更高了。”
打工人在这些“国企风食堂”里吃饭,主打一个安心。外面的餐厅宣传的“明厨明档”,最多让你透过玻璃看看厨师翻锅。但国企风食堂不一样,会直接公布每周菜品采购清单和供应商资质。一些企业,甚至会在食堂门口设立食材展示位,让员工查看当天使用的米面粮油蔬菜,决不会让你吃到有问题的食材。因为普通餐馆,遇到问题一般只追究老板的责任。但在机关单位的食堂,如果遇到食安问题,那么从负责采购的科员到高层领导,都会一撸到底被处罚。在这种责任制度下,卫生问题自然能得到保障。
所以即便国企风食堂的饭菜,未必是最便宜的选择,依然有人每天坚定地来打饭。只有初阶打工人,才会琢磨如何在吃上省钱。懂事熟后都会明白,多花几块钱,认真吃饭保持身体健康,才是无价之宝。北漂两年的小k,每天都会去公司附近的卫健委科研所食堂吃饭。在这里,她花30元就能解锁菜品丰富的不限量自助。她说自己过去在写字楼B1美食城吃饭,那些快餐都按克计算价格。随便打三四个菜,就得要四五十块钱,每吃一口都觉得肉疼。或者去连锁快餐店打饭,看似明码标价,但打饭阿姨每次都能精准运用颠勺技术,让刚进盘的饭菜瞬间缩水一半。“而去科研所的食堂,你尽管敞开了肚子吃。这里不仅鸡腿、酸菜汆白肉之类的荤菜不限量,而且打菜用的勺子,也都是足足有一个巴掌大的大海勺。随便舀一勺肉,都能堆满半个盘子,给人一种开着挖掘机去炫饭的爽感。”
最精明的打工人,每次去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吃饭时,如果吃的不是自助,那么就连打饭也有一套秘籍。“一般食堂的餐盘都有五个食槽,按照常规思路,大家通常会留一个位置放米饭。但真正懂行的,都知道可以把五个格子全部用来打菜,最后直接把饭浇在菜上。同样是二十元一顿饭,吃盖浇饭和饭浇菜,幸福程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对漂泊不定的打工人而言,有一家稳定的食堂可以依靠,不仅仅是解决了一日三餐,也意味着生活从此有了个稳定的精神支柱。“平时下了班,总会陷入下顿吃啥的迷茫困境。但自从养成习惯吃食堂后,生活便相当于有了一座诺亚方舟。今后哪怕是被迫换工作,也会优先选择有食堂附近的公司,因为这样无论下个月赚多赚少,起码都不担心自己会饿着肚子。”
时间久了,大家吃着国企食堂的饭长了膘,心里也开始惦记起了事业单位的编制。“当年爸妈苦口婆心劝考公,没能说动我。如今倒是被食堂的饭菜收买了,自觉想要上岸了。”小K说,自从习惯了去食堂吃饭,整个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以前每天下班后,不是去和朋友聚会喝酒,就是回家点个外卖,然后瘫着刷短视频。但现在只要下午六点半一到,就会准时从工位弹射起步直奔食堂,生怕去晚了好菜被抢光。”
打工人吃什么这件事,远比填饱肚子复杂,而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大家初入职场时,吃饭是为了解压,用垃圾食品和高热量让自己短暂逃避工作压力;有了积蓄后,吃饭成了一种相比旅行和购物,性价比更高的犒劳方式,人们总会在辛苦了一周后,选择去高档餐厅,以此填补内心的空虚。但真正吃明白的人,最后都会走进国企风食堂。“当你不再执着于漂亮饭,而是踏踏实实地吃好每一餐时,就会明白,真正的成熟,是学会用最平稳的方式照顾好自己。”
来源:三联生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