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首次借款再叠加专属优惠券,年利率可低至2.49%,最高额度20万元”,宁波银行宁来花一位客户经理告诉银柿财经,这是目前消费贷市场的最低利率。
“宁来花”是宁波银行旗下的消费贷产品,这几年来在消费贷市场发展较快。针对新用户在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首次借款,宁波银行均能给出2.68%的年利率,在宣传时还标出了“必得”字样。
在金融多举措支持提振消费的背景下,近期一些银行继续下调消费贷利率,拓展客户的同时,也响应了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提出的合理提高消费贷额度、降低利率、延长期限的要求。
除了宁波银行外,北京银行旗下的消费贷产品“消费京e贷”的利率也降到了目前市场最低区间,叠加限时优惠券后,利率可降至2.5%。
今年3月初,江苏银行旗下消费贷产品针对新客户给出了2.58%的年利率,最高额度100万元,最长3年期,当时也宣称“市场最低利率”。
仅仅半个月过后,银行消费贷产品的市场利率再度下降。
01.消费贷价格战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是当前消费贷产品在利率竞争方面的直观体现。
对各大商业银行来说,要争抢消费贷客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利率。招商银行(600036.SH)一位客户经理表示,“卷利率就是最好的武器”。目前该行“闪电贷”产品在叠加优惠券后,年利率最低可至2.58%,相比2月份时的最低报价利率下调了10个基点。
一位招商银行消费贷用户告诉银柿财经,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利率有明显下降,去年6月份申请的一笔消费贷利率为3%,不到一年时间降幅达到42个基点。
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是这一轮消费贷价格战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银行。其他如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也在争抢市场,但利率要稍高一些。平安银行的消费贷利率最低为2.7%,额度100万元;兴业银行相关产品的年利率最低为2.78%。
相比上述股份行和城商行,国有大行在消费贷市场的投入力度相对要弱一些,虽然利率也有下降,跌破了“3”字头,但降幅有限。
目前建设银行的消费贷产品最低年化利率为2.85%;邮储银行给出的限时最低利率为2.78%;中国银行相关产品的最低利率为2.85%。此前这些大行的消费贷产品利率均在3%以上。
当前消费贷市场已成为银行重点拓展的业务领域,在监管机构鼓励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后消费贷利率仍然有下降的空间。
从去年开始,消费贷市场的平均利率已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2024年1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3.08%,环比下降1个基点,同比下降28个基点;今年2月,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下降至2.91%。相比去年底,又降了17个基点,比央行公布的1年期LPR还低19个基点。
据银柿财经观察,目前利率降至“3”字头以下的这些银行消费贷产品,大部分最高额为20万元,少数几家能达到100万元,但需要客户去银行柜台面签,在贷款期限上,普遍为3年,少数可以延长至5年。
“利率持续下行、期限延长,对部分消费者来说能够降低还款压力,也能提升消费能力,加入到国家提振消费的行动中。”上述招商银行客户经理称。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消费贷利率下降,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银行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能满足居民释放消费的需求,也能获取更多稳定优质客户,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利润端的压力。
02.消费者如何选择
消费贷利率越低,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利好,但也需要防范风险,通过正规渠道办理,还要避免非理性过度负债。
招商银行一位信贷经理告诉银柿财经,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借贷宝、人人信等网上平台存在通过“电子签”放高利贷事件后,最近客户对银行的消费贷产品信赖度显然更高,对于风险、合同保护意识也更强了。
“有消费贷需求的客户,还是要通过银行官方渠道,如对接熟悉的客户经理,银行App或官方小程序办理,通过第三方不知名平台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也会遭遇套路贷等行为。”这位信贷经理表示。
目前大多数银行都有信用贷产品,且处于重点推广阶段。从客户的角度看,除了考虑最直接的利率高低外,也会参考各家银行能否持续优化产品,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在国家大力提振消费的背景下,消费者也要避免过度使用信用贷产品,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其他信贷服务,坚持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多家银行的信贷经理也表示,如客户的消费贷产品逾期,也将会纳入个人征信报告,客户日后在银行办理其他贷款业务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客户在后续还款时遇到困难,目前各家银行并无太宽松的豁免条件。据银柿财经了解,广发银行针对信用贷客户,每月固定还款日如有压力,可以有三个工作日的宽限期,如逾期将被提醒;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针对客户到期的贷款,均没有直接“续贷”的方案,都需要在到期前还清借款,然后可以继续借贷。
周茂华建议,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不仅要认真仔细分析消费贷条款信息,做到明明白白消费,也要在享受信用贷产品带来便捷的同时,综合考虑个人收入的可持续性和日后还款能力,避免过度消费。
03.个人贷款风险增加
站在银行的角度,也会综合考虑客户的个人信贷资格,如以前有违约行为或是频繁使用信用贷,存在“以贷养贷”的行为,一般银行也会从风险防控方面拒绝放贷。
上述招商银行信贷经理表示,银行考量信用贷客户,最看重的是过往是否有逾期记录,一些客户由于个人征信问题,在各家银行基本都无法再贷款,所以才会选择利息高、风险大的第三方平台。
“银行对于客户的信用贷用途也在加强监督,尤其防范跨市场套利现象,如客户将低利率的消费贷款,违规用于买房,投资股市、证券等监管严格限制的领域。”这位信贷经理表示。
银行虽然重视消费贷业务,但各家内部也面临不良率考核、风控和个贷不良资产增加的压力。
作为今年首家披露2024年年报的平安银行,其个人贷款不良率呈现上升,2024年底为1.39%,较2023年末提升0.02个百分点。截止去年末,其个人贷款不良余额达到245.64亿元,占到该行不良贷款总余额的68.3%。
江苏银行在3月初将4笔个人不良贷款打包甩卖,贷款总金额合计70.88亿元,但出售起始价仅3.47亿元,相当于打0.5折。这些不良贷款全部来源于包括个人房贷、消费贷在内的个人贷款产品。从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江苏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平安银行一位信贷经理认为,随着这几年银行在个人消费贷领域的持续投入,相应的风险和隐患会逐渐暴露,今年一些银行的不良贷款清收可能会增加个人贷款业务,银行挂牌转让此前累积的个人不良贷款也将增加。
(来源: 银柿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