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汉中市勉县积极融入汉中国家战略腹地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打造全省现代材料示范基地、汉中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勉县紧盯“开门稳、开门红”目标,加压奋进、大干快干,持续提升产业含“绿”量、含“新”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势头不断巩固、持续增强。预计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7亿元、增速11.5%,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9亿元,增长4.6%,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3亿元,三产增加值增速6.5%。
让“绿”成为发展底色
3月19日,走进勉县陕西众鸿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经过搅拌的金属废料及非金属废料和碎屑作为原料源源不断地经陡梯机运到回转炉,加热后压成高密度压块进行冷却,变成金属制品送到成品库。中控室里,车间主任武军正指挥工人紧张作业。
“我们这的原料是附近钢铁企业处理的废渣,每天消耗原料650吨左右,每天产量600-700吨。”武军介绍,目前公司主要生产高密度压饼,年产值近2亿元。
在新街子镇的陕西沙河抽水蓄能项目现场,塔吊林立长臂挥舞,施工车辆川流不息,钢钎、夯锤作业声音不绝于耳,施工人员干劲十足……各项建设任务正紧张有序推进。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促进消纳富余风电、光伏发电量10亿千瓦时,年均节约标煤约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8万吨。
近年来,勉县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宗旨,坚持经济效益同生态效益双统筹,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资源循环化利用、绿色生态化改造,以周家山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褒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和中小企业孵化园为依托,全力推动传统行业向绿色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玉带河水库建设、全力释放抽水蓄能电站、光伏发电等项目潜能,提升发展的“含绿量”,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同时,支持“两山”公司盘活生态资源,用好“沔水春”公共品牌,带动形成更多绿色食药“沔字号”特色产品,谋划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特色农业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林下经济等产业,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动力。
以“新”推动产业升级
3月20凌晨四点半,位于勉县周家山镇柳营社区的现代畜牧数智产业园灯火通明,先进的肉类加工设备和智能包装设备有序运转。畜类肉品机器人自主分割生产线上,机器人结合肉品精准扫描数据,精准地将整个屠宰的生猪切块、剔骨。
“以前我们大多是手工加工,效率低,产品质量也不太稳定。现在引入这些设备后,建立了畜类肉品分割信息管理数据系统,实现畜类肉品分割全流程可溯源,产品品质更有保障,而且节省了人力成本又能减少损耗。”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数智屠宰产业项目每年可屠宰生猪50万头、牛5万头。
无人机产业园项目顺利落地,智慧农业园建成投产……围绕科技型、智能化发展,勉县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如雨后春笋。近年来,勉县强化创新引领,积极发挥大数据服务中心平台优势,不断深化政校、政企合作,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联合双一流高校,成立博士工作站,并与央企中电科普天公司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数字化高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生产,加速推进“产学研用”成果转化。截至目前,成功申报智能化软件著作权5个,积极谋划包装了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多个领域数字经济项目19个,总投资14.7亿元。
以生态颜值提升发展产值
在新街子镇杜寨村,大片油菜花迎春绽放,金灿灿的花簇与澄澈的蓝天、绵延的青山、整齐的民居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盛景图。成群的游客在乡间小道上嬉戏游玩、打卡拍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勉县坚持在保护培育中优化提升生态环境的思路,全力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该县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工程”,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各项举措,不断提升山水林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水平,深入开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成全市首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同时,坚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出养家河百里生态画廊、余家沟—漩水坪乡村振兴示范区、茶王山茶旅融合产业园等7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4条精品休闲观光路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从城镇到山村,生态红利惠及沔水大地。来勉旅游观光休闲的人数不断攀升,其中旅居的“新市民”不乏其例。好空气、优生态成为引流的一张亮丽名片。去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8.3%、28.32%,全年生产总值增长6.1%。
以生态优势激活发展动力,以绿色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眼下,勉县正努力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强势,吸引更多人才、客商投资宜兴、创业宜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