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之一,交通银行在过去十余年中,积极响应并深度参与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自身在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与服务。交通银行以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不断拓展跨境金融业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互联互通,成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金融力量。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交通银行是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持的?未来,该行又将如何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服务,推动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为共建开放、包容、普惠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贡献更多力量?就上述问题,近日采访了交通银行国际部/离岸中心总经理郑智勇。
在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交通银行扮演了哪些角色?
郑智勇:交通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有力发挥“金融血脉”作用,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金融服务。
一是多元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交通银行依托境内境外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本外币、离在岸、境内外”一体化经营优势,打造集贷款融资、跨境支付、贸易结算和外汇保值的“一带一路”综合服务方案,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覆盖全周期、多场景的金融支持。2024年,交通银行为巴西圣西芒水电站提供巴西市场首笔跨境人民币贷款,在此项目中,交通银行首创“境内机构境外贷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货币互换”业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融资。交通银行支持中资“走出去”贷款规模在商业银行中排名前列,2024年荣获中信保“特别贡献合作银行”奖。
二是金融要素市场的建设者。交通银行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币金融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建设,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对外投融资和贸易结算中的运用。2024年,交通银行作为人民币对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的做市商,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国家货币量超100亿美元,并荣获外汇交易中心2023年度“优秀‘一带一路’货币交易机构”评优奖项。交通银行自2014年担任首尔人民币清算行至今,人民币清算总量已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为中韩两国跨境支付和清算做出重大贡献,获得韩国央行颁发的韩国央行总裁奖。
三是国际金融合作的助推者。交通银行持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多边合作机构的深入协作,助力构建互为补充、各有侧重的“一带一路”融资体系。通过为新开发银行、东南非银行、非洲进出口银行、沙特国家银行、卡塔尔国民银行等多边融资机构和区域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及在境外市场承销“一带一路”主题债券等方式,加强国际金融市场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有效拓宽“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融资渠道,推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金融交通银行有哪些具体政策及措施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资金流动和投资?
郑智勇:一方面,交通银行紧密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构建境外机构网络布局,构建层次清晰、互为补充、功能齐全的境外银行网络,结合所在地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服务好共建“一带一路”。交通银行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行于2024年11月27日正式开业,是交通银行在中东地区设立的首家分行,也是交通银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中阿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机构布局,目前交通银行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已设立10家分(子)行。
另一方面,交通银行充分发挥境内外、离在岸、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优势,通过境内机构境外贷款、离岸OSA贷款、境外分子行贷款等多种方式满足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融资需求。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三样”出海、清洁能源和海外矿产资源回运等重点领域提高贷款支持力度,推出服务中资企业“出海”跨境服务方案。强化总分支机构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的协同推进效能,加强与相关部委沟通、建立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完善“境内+离岸+海外”全链条服务体系。
此外,交通银行强化机制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能力。制定《关于推进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意见》,以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深耕重点领域促进资金融通。建立“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审批机制,持续做好授信政策敏捷迭代,动态调整国别风险限额,开展非居民业务培训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境外律师库强化法律支撑,为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做好服务保障。
未来,交通银行如何进一步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郑智勇:交通银行将充分发挥国际化、综合化优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深刻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考量、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巩固和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业务合作,把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做深做实。
第一,聚焦务实合作项目,综合运用贷款、债券、融资租赁等信贷工具,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
第二,持续推进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特色打造,提升跨境贸易融资、跨境资金结算、小币种汇兑管理产品创新性、服务便利性,不断拓展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丝路电商等领域应用场景,持续加大对中资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
第三,积极支持绿色创新赋能全球零碳转型,对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等国际标准,重点支持清洁能源、降碳减污、再生资源利用等绿色环保项目,打造“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范式。
第四,积极把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资企业“走出去”契机,引导境外机构将业务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频契合,基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区域特征和企业需求,探索更高效的金融支持模式。
第五,平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线择优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建设“一带一路”廉洁之路。
第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推进多领域对外交流和合作共享,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环保宣传各类活动,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