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焕生机 走出致富路

——汉中市勉县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03-26 11:45:40 作者:胡文韬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汉中市勉县的各茶园吐故纳新,绿意盎然。

众所周知,茶叶是勉县的优势主导产业,也是助农增收的共富产业。多年来,勉县坚定不移做大茶规模、提升茶品质、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全力提升茶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荒山变“金山” 万余茶农有了“金饭碗”

春日的暖阳,是大自然最温柔的抚摸。3月22日,记者来到勉县阜川镇小河庙村,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茅坡山上,沉寂一冬的茶园开始吐出点点新绿。茶农们忙碌地穿梭在茶垄间,争分夺秒地“掐嫩取鲜”,以确保及时供应市场,抢抓春季茶叶市场的黄金时段。

20250325200357790-85-829e1.jpg_scale.jpg

“不耽搁的话一天随便采十几斤毛尖,能挣200来块钱,我这年年采,都干顺手了。”说话间,采茶工张彩琴双手麻利地在茶树间翻飞,嫩绿的新芽眨眼间便落满篮中。

“我们这个地方海拔高,日照足、雨量充沛而且没有污染,茶叶品质好,富含氨基酸。”在阜川镇小河庙村绿色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负责人鲁琼介绍,今年开茶的时间比往年略晚,基地茶叶的品质好,目前客户的订单也早早地“排”起了长龙。

茶产业被称为富民产业、朝阳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优质的茶叶不只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更是提高了村民收入、推动了乡村振兴。勉县依靠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茶产业从传统种茶制茶向着全产业链模式快速发展。该县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龙头引领发展,通过落实“贷款贴息、设施改造、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措施,扶持龙头茶企,同时,开展低产茶园改造、生态茶园建设以及茶叶加工设备更新升级,累计建设绿色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目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0.4万亩,茶农1.2万户,建有茶叶初制厂120家,清洁化茶叶生产线22条,年产茶叶1.2万吨,实现产值16.2亿元。

从春茶到“四季丰收” 采茶周期延长到9个月

位于勉县元墩镇水碓村的陕西秦智茯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修和正忙着指挥工人,将万余公斤的黑毛茶往大货车上装。黑毛茶、陈皮白茶、红茶……该公司的产品销售贯穿一年四季。“制茶的村民在冬季农闲季节也能获得3000元左右的收入。”杜修和笑着说。

20250325200355395-12-04746.jpg_scale.jpg

黑毛茶主要利用夏秋季节茶树鲜叶加工而成。“勉县具有很好的茶叶生产条件,通过加大夏秋茶开发生产,可以带动周边茶农一年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原陕西省茶叶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肖斌教授向茶企、茶农分析了勉县茶叶生产的优势和市场前景,对该县通过加大夏秋茶生产,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充满信心。 

勉县一边把茶产业做“长”,一边还花大力气将茶产业做“宽”。 该县持续加快茶粉、茶饮料、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延长茶叶采摘期和产业链条,带动群众通过茶园流转、茶叶采摘、茶厂务工等方式在不同的季节增收,最大限度发挥茶产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强化“双招双引”,先后引进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创新政企合作模式,茶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茶产业不断丰富。“夏秋茶”链条的不断完善,勉县茶叶采摘生产周期延长至9月,让勉县从“春茶一季”变为“四时有收”,极大地调动广大茶农、茶商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从“一叶起”到“百业兴”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位于漆树坝镇的茶王山上,一字排开的太空舱民宿前,三三两两的游客围坐在天幕下悠闲地品茶。

采摘体验、手工制茶体验、学茶艺茶道、吃特色“茶餐”……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茶山风光,看夏夜里的漫天星空,还可以体验采摘、手工制茶乐趣,感受茶文化。

20250325200354820-69-23cd1.jpg_scale.jpg

随着茶产业的逐步发展,该县按照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思路,推动“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茶文旅融合新业态逐渐兴起,打造的元墩·域茗生态茶山线被评为2024年度陕西“最美茶旅融合示范线”。

“茶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游,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茶企品牌的推广,是双赢互补的协同发展。”勉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勉县打造漆树坝镇茶王山、小河庙茅坡山、阜川镇汉尚云锦等茶旅融合示范点,建成太空舱民宿12个,露营基地2处,建成“汉唐、琼熙、沔水春”茶叶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打造了一批集采茶、制茶、品茶和欣赏茶园风光于一体的茶旅打卡地,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新发展格局更加成熟完善。

责任编辑:汉中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