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员工为客户办理EF账户业务。张羽 摄
中国银行员工在海南航芯高科技产业集团实地调研。叶念尘 摄
中国银行“渔船贷”支持个体工商户购买的渔船。林鹏 摄
休戚与共、唇齿相依。这是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以下简称海南中行)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真实写照。
在海南扎根100多年的中国银行,始终与海南共成长。2023年12月,中国银行与海南省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海南中行牢记“国之大者”,深度融入海南自贸港建设大局。
2024年,中国银行在海南累计投放贷款2290.47亿元,人民币贷款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四大行首位,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1960亿元,以扎实行动交出了一份服务国家战略的金融答卷。
聚焦实体经济
夯实自贸港发展根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海南中行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出发,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切实抓好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海南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在临高县西北部海域的蔚蓝海面上,60台单机容量10兆瓦风电机组巍然耸立,“海上风电森林”初具规模。日前,随着值班员按下海上风机启动的指令,风机叶片缓缓开始转动,海上风力绿电随即送出,标志着华能临高海上风电项目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
首家放款支持华能临高海上风电项目的国有商业银行就是海南中行。据介绍,海南中行围绕重点项目,服务实体经济主责主业,在支持能源低碳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推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在海南落地,助力自贸港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支持新型工业聚力起势方面,海南中行从金融产品创新、差异化服务等方面入手,支持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金融需求,助力自贸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譬如,助力海南首条半导体芯片模组生产线投产,为海南航芯高科技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核定8亿元授信总量,成为首家为其投放贷款的授信合作银行。为海南行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核定2.2亿元授信总量,用于年产1.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技术研发创新基地项目建设等,上述贷款已按照项目工程进度逐步投放。
在支持航天产业发展方面,海南中行积极践行科技金融战略,聚焦文昌国际航天城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深度参与园区内项目建设,2024年累计为园区内企业核定约41亿元授信额度,支持园区内卫星链、火箭链的项目建设。
此外,海南中行还聚焦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建设,支持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三亚中央商务区等园区建设;成为崖州湾实验室、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唯一服务银行和文昌航天城、乐城先行区等园区的主要合作银行;加大信贷投放,2024年累计向重点园区投放贷款380.73亿元,较2023年同期新增95.22亿元,增幅33.35%。
海南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与海南省政府签约以来,海南中行将签约内容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展政企联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机制,自上而下将相关工作抓细落实,取得了不错的实效。
推动金融开放
打造跨境金融标杆
日前,海南国贸资金经理龙敏琦操作一笔往新加坡的外汇付款,金额为13.05万美元,用于采购货物。龙敏琦说,只需从网银提交付款申请,向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发出指令,银行工作人员便为其操作该笔外汇付款。
“非常便利,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付款成功。”龙敏琦说,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享受便捷跨境金融服务的不只有海南国贸。
近日,走进海南中信化工有限公司,外贸交易员们正紧张有序地对接联系海外买方客户,电话铃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海南中信化工有限公司专注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化学品和营养保健品采购和分销服务解决方案,市场遍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及非洲。
在了解该公司的融资需求后,海南中行多部门协同联动,开辟绿色通道加速完成授信审批和发放审核,最终为海南中信化工有限公司成功办理4笔、金额合计14.61万美元的全省首单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解决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从申请融资到放款仅耗时不到半天,真是太方便了。”办完业务,海南中信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海南中行提供的快捷融资服务连声称赞。
作为自贸港金融改革主力军,海南中行创新提质、全面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助力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推出多项“全国首发”业务。值得一提的是,海南中行独家配合人行进行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系统建设,2024年5月率先上线EF账户并实现多项业务首发,并首家办理多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
此外,该行还连续三年牵头海南省政府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2024年创下订单峰值规模360亿元纪录;服务四届消博会举办跨境供需对接会,累计吸引近600家境内外企业参与。
深度融入政策开放与制度创新,海南中行在跨境金融领域持续领跑。
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4年,中国银行涉外收支同比增长48.75%,其中经常项下涉外收支同比增长18.8%,资本项下涉外收支同比增长127.46%。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售汇等七项跨境指标稳居同业第一,为海南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海南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预计将进一步活跃,海南中行将继续发挥其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涉外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加强关注并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筑牢合规底线,推动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践行金融为民
谱写普惠民生新篇
金融普惠大众,是海南中行一直的坚守。
近日,临高县新盈镇头咀村村民黄少方很是开心。3月12日,海南中行为其发放的300万元“渔船贷”刚刚到账,今年购买渔具、保养渔船的钱都有了保障。
靠海吃海,黄少方家主要靠打渔为生,去年刚买了新的大船,家里日子越来越好,但仍需要渔船保养、购买渔具,资金非常紧张,便找到海南中行工作人员贷款,没想到款项很快就到账了。“这是我们第一次贷款,这笔钱能帮大忙,希望过几个月重新开渔可以有大收获。”黄少方说。
据介绍,“渔船贷”是海南中行去年底推出的渔业特色产品,旨在助力海南渔业产业,提升我省海洋渔业发展水平。
在东方,彭先生从事水稻制种行业已有15年,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彭先生的化肥、农药采购及聘请工人等方面对资金的需求也持续增加。正当其为资金问题眉头紧锁时,海南中行东方支行送来了“及时雨”,两周内成功为其发放“南繁种业贷”140万元,帮助其渡过难关。
上述是海南中行普惠金融的缩影。
事实上,为了让金融更广泛惠及更多群体,海南中行已经形成了涉农重点特色产品矩阵,不仅有“慧畜贷”“菜保贷”“生猪保单贷”和“水产养殖贷”,还有“南繁种业贷”“东风螺贷”“槟榔种植贷”“石斑鱼贷”等特色产品。与省科技厅共同推出“琼科贷”产品,推出“专精特新”服务方案、“重点项目普惠贷”产品。创新烟商贷、药店快贷、流水快贷等多个金融产品。
多年行而不辍,海南中行在不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截至2025年2月末,海南中行普惠贷款余额107.99亿元,普惠金融户数7831户,较上年新增203户。
此外,海南中行还关注个体工商户、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特定群体,进一步提升覆盖触达、产品供给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同时,该行也完善普惠金融的机制性保障,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持续优化服务模式,从而真正提升普惠金融产品的普适性和可获得性。
在提升服务体验方面,海南中行优化住房金融服务,加大消费升级转型力度;助力打造外籍人士“无碍”支付新体验,牵头建设海口美兰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体验区,为境外来宾提供支付方式咨询、外卡ATM取现等一站式综合性支付服务;在适老服务方面,海南中行在全省各网点配备爱心座椅、血压仪、老花镜、放大镜等适老化服务设施和用品,实现敬老服务模范网点100%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海南中行又发布“惠民生、扩内需、促消费”服务十条措施,计划2025年将支持相关贷款投放200亿元,全方位助力市民百姓美好生活实现。
强化智力支撑
合作共赢引领新发展
高质量金融研究助力海南金融顶层设计,也支撑海南中行创新不断。
为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国银行总行专门在海南设立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立足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的环境,开展自贸港政策制度、金融开放、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融智服务。
在落实海南中行与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合作协议中,海南金融研究院深度参与自贸港金融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参与多功能自贸账户、离岸债券市场、跨境资产管理试点等多项政策研究,参加多场政策调研座谈会积极建言献策,开展自贸港金融专题讲座宣讲开放政策和建设亮点,研究观点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为自贸港金融开放提供重要智力支持。未来,海南中行将助力加快推进自贸港金融核心政策落地,持续为海南金融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中行力量。
中国银行与海南省委、省政府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是双赢之举,正助力海南中行更稳健、更高质量发展。
2024年,海南中行市场竞争力持续向好,本外币贷款余额1278.40亿元,较年初新增93.31亿元,排名四大行第一。此外资产质量、业务结构持续向好,海南中行从转型发展、重塑文化等方面着手,下大力气实现信贷结构向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五篇大文章”的全面转变,战略新兴、制造业及中长期、民营企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均排名四大行第一。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及FT账户数、结算量等跨境业务指标保持市场同业领先。
当前,海南中行正以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为契机,围绕“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力,通过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实施本土客户深耕计划、强化集团协同联动等举措,全力打造自贸港金融服务首选银行。
海南中行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始终坚守“与海南共发展”的职责定位,持续深化银政合作,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