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里茶道到“一带一路”:晋商精神与汾酒国际化的双向赋能

2025-03-26 14:16:40 作者:陈聪

3月21日至23日,28位参加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论坛的国际嘉宾先后走进山西平遥古城、汾酒集团与晋祠博物馆,通过行进式探访、沉浸式体验等方式,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山西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

当参访位于山西汾阳的汾酒博物馆及成装车间时,嘉宾们相聚一堂,其乐融融地品尝中国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汾酒。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品鉴,恰是当下中国白酒向世界寻求增量空间的生动注脚——当国际嘉宾举杯时,他们品味的不仅是“清字当头”的酿造哲学,更是中国白酒全球化叙事的新可能。

图为来自拉美地区的嘉宾在汾酒博物馆举杯品尝竹叶青酒

当前的中国白酒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中国白酒产业亟需以增量思维突破存量内卷,通过国际化路径驱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开辟行业新增量空间。追溯往昔,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晋商背景的“义泉泳”酒坊代表汾酒斩获甲等大奖章,为汾酒奠定了国际声誉基础。明清时期,晋商以南起福建武夷山,北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万里茶道为轴线,在运输茶叶的同时,将汾酒及其酿造技术作为核心文化符号向全国乃至海外传播。晋商通过“异地贩运、技师输出、大曲垄断”三大方式,沿茶路推动汾酒在多地实现本土化生产,形成“一轴多翼,东传西渐”的产业格局。可以说,万里茶道既是商道,也是汾酒文化传播的“清香走廊”。

近年来汾酒不断加大国际化力度,加强汾酒文化推广。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提出,2025年,汾酒将打造国际化1.0版本,加快国际化步伐,努力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再到极致酿造输出,推动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在参访汾酒博物馆时,肯尼亚伊甸之桥资本有限公司董事贝丝·穆基里·基马蒂分享了对竹叶青酒“草本清新、入口柔顺”的体验。她认为,“若进入肯尼亚市场,需降低酒精度,更适应当地消费者佐餐习惯”。这一反馈与汾酒“试点国际化”阶段倡导的“口感适配、梯度降度”策略不谋而合,既保留清香工艺精髓,又响应新兴市场消费偏好,为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提供了佐证。

图为来自肯尼亚的嘉宾与汾酒展墙合影留念

作为山西历史长河中的标志性符号,清香型白酒承载着晋商与这片土地深厚的精神联结。时至今日,晋商群体凭借其商业实力、文化辐射力及对清香品类的消费忠诚度,仍是汾酒最核心的消费力量与价值传播者。依托这一群体形成的圈层示范效应,汾酒既能向下渗透培育大众市场对清香白酒的价值认同,亦可向上嫁接其全球化资源网络,打造“以晋商为支点,撬动国际烈酒市场”的跨界桥梁。

晋商精神与汾酒国际化的“双向赋能”,本质是“资源互补—文化共融—利益共享”的生态闭环。晋商以百年商道网络为汾酒铺就出海基石,汾酒则以品牌势能激活晋商全球资源。从万里茶道的“清香走廊”到共建“一带一路”,晋商与汾酒以诚信为纽带,以共赢为内核,为中国商业文化的全球化叙事提供了“活态样本”。此次走进山西,探访平遥古城、汾酒之乡与晋祠胜境,正是一次探寻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共生的非凡旅程。这次交流为国际嘉宾提供了从山西历史文化中汲取灵感的窗口,期待他们能够将古老的商业智慧与现代金融理念相结合,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金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