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太火了。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机器人成为热议焦点。各大城市全力押注机器人赛道,深圳、杭州、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正脱颖而出。你知道,哪座城市是“中国机器人产业摇篮”吗?99%的人可能都答不上来。答案是,沈阳。作为中国机器人的发源地,沈阳是否“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沈阳,又该如何突围?
“15年内我们不与中国进行机器人方面的合作。”“就算把机器人卖给你们,你们也不会用!”这是1979年首届国际人工智能研讨会上,日本知名企业技术部长的傲慢之语。彼时,“中国机器人之父”、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暗暗下定决心,要为祖国造出自己的机器人。其实,早在1958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在美国诞生后,该所长就开始奔走游说,开展机器人研究。奈何中国基础工业底子薄,直到1977年,研制机器人项目才被列入1978-1985年自动化科学发展规划。日本人的傲慢之语如鲠在喉,时刻鞭策沈阳自动化科学家们奋力攻关。
1982年6月,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SZJ-1型示教再现机械手样机。同年6月19日,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应用计算机实现点位控制和速度轨迹控制的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1987年,沈阳自动化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动导引车(AGV)——移动式作业机器人“先锋一号”,这也是现在各种无人搬运车、自动物流车的前身。1995年,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出中国第一台6000米水下机器人“CR-01”号,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6000米级水下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国家。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持续深耕机器人技术近50年,创造了20多个第一,引领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展,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受益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沈阳率先孕育发展机器人产业。2000年4月,沈阳自动化所以原所长命名,孵化成立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机器人高技术企业,也是第一家机器人上市企业。中国机器人全面产业化的序幕,在沈阳拉开。沈阳,也因此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摇篮”。
此外,沈阳还有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在机器人领域最早建立的部门开放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这是中国7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这是机器人产业方向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机器人产业地标,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产业名片。
奇怪的是,沈阳的机器人产业,起步早、科研资源强、国字号品牌多,但在互联网上热度却很低。提起机器人产业,一般人很难想到沈阳。即便是在一些相对专业的城市榜单上,也难觅沈阳的影子。比如,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发布的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城市排行榜TOP10,没有沈阳;又如,GGII发布的202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潜力城市榜单TOP10,同样没有沈阳。“中国机器人产业摇篮”为什么如此沉默?
要知道,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正持续快速增长。高盛预测,仅人形机器人,2030年全球新增市场空间可达到1万亿元规模,其中,中国新增市场空间有望超过5000亿元。机器人产业本身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将带动人工智能、芯片、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众多高端科技领域的发展,同时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不断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正因如此,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寄希望于机器人产业能够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正解局看来,机器人与传统制造业,不是简单的“单向推动”关系,而是“双向共生”关系。机器人产业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传统制造业。一方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涉及到机械制造、电子电气、传感器等多个领域,需要传统制造业提供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是主要应用领域,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传统制造业催生机器人产业-机器人产业赋能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牵引机器人产业,由此形成正向循环。
这也是机器人头部企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原因。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的人才和资本外流,技术先发但成果转化不高,产业链条短且分散,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这就导致,沈阳机器人产业虽然取得了先发优势,但后劲乏力,最终被深圳、上海等城市超越。机器人产业区域竞争格局下,沈阳如何突围?
沈阳要从“机器人产业摇篮”,向“机器人产业雨林”进化,最终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如果说,“摇篮”关注原始创新,取得“从0到1”的突破,那么,“雨林”重视规模生产,实现“从1到100”的跨越。“雨林”是一个比“摇篮”更繁茂的生态系统,拥有多元且完善的产业要素,全方位为创新成果提供茁壮成长的空间。
沈阳,正在努力完善自家的“雨林”生态。在需求端,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打造2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在供给端,沈阳成立沈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机器人集团,注入国有耐心资本,协同高校院所、科创平台、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为本土机器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沈阳正在从“工业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也肩负着东北振兴的使命。从机器人产业的兴起到发展,我们看到了产业转型的不易与挑战,也看到了坚韧与机遇。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沈阳在突围。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