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利率最低已破2.5%,贷款额度最高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7年,震惊不?
近期,消费贷变化不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利率变低了,额度提高了,期限更长了。直观来看,从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减轻当期支出压力”,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再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额度,合理设置额度、期限、利率,多家银行密集“松绑”消费贷的用意很明确,即助力提振消费。当然,银行也存在自身资金营运、展客获客的需要。
比起银行为啥给消费贷“松绑”,更重要的是,大家怎么看。因这一问题关乎政策效果。实事求是地说,部分网友认为消费贷“鸡肋”的地方,在于“富人不需要,穷人还不起”。一方面,借钱消费的确要量力而行,理性消费观念值得点赞。另一方面,不能简单认为贷款消费就是不理性的超前消费。若在能力范围内“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其实属于适度消费。在富人和穷人之间,还有很多暂时需要借钱消费、又有偿还能力的人,消费贷不失为一种选择。
但有人买账,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多位银行客户经理提到,银行只能尽到告知义务,即在办理贷款时,提示客户消费贷款资金禁止用于楼市、股市等投资,却很难监管资金流向。此外,消费贷提额延期虽有助于缓解短期资金需求压力,但也可能导致借款人过度举债,若收入水平不足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还款风险将显著上升。种种风险都在提示不断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性。这也符合相关部门强调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
网友说,“贷款消费,还不是要还”,业内人士说,消费贷“松绑”看似缓解资金压力的及时雨,实则可能暗藏长期债务陷阱,其实阐述了同一个道理:一笔钱借的时间越长利息越高,月供少了,但资金成本高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长时间靠贷款消费,绝大多数还是会“量入为出”,消费贷提额延期也不可持续。这些都意味着,消费贷“松绑”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可能是有限的,更偏向短期刺激。
而扩大内需,是一项长期战略。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就有不少专家提到,我国当下面临的是增长方式转型问题,即要由以往投资和出口为主驱动的经济,转向创新和消费为主驱动的经济。提振消费不仅是短期经济修复的抓手,更是长期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绝不能简单将一揽子提振消费政策理解为应急之策。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更是直接表示,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努力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
故而,追求立竿见影效果之外,提振消费更需要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更好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