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发估值提升计划:适时提高分红水平、频率

2025-03-27 11:58:45

一季度临近尾声,A股市场经历调整。

本周已是3月最后一个交易周。3月24日(周一), 微盘股集体重挫,跌停股中占比达6成,“小而美”热度降温,2000系ETF份额锐减。而银行板块盘中发力拉升,红利资产占优。

正如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所说,A股存在明显的“财报效应”,即财报披露期(4月/7月/10月),业绩增速对股价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而3月下旬是重要过渡期,历史经验看中小市值风格的胜率与超额收益均有所回落。

而个股板块向红利股“切换”,还与银行业首现估值提升计划相关。

破净股打响“估值保卫战”

银行业首现估值提升计划。

近日,上市银行正处于年报披露季,与此同时,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先后公布了《估值提升计划》。招商银行于3月14日也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审议通过《招商银行市值管理制度》。

“估值提升计划”是A股新名词,而银行股“长期破净”是触发其公布估值提升计划的主要原因。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明确提出,长期破净公司应当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还应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专项说明。

目前银行板块几乎处于全面破净状态。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收盘,除招商银行(1.06)外,银行板块整体市净率(PB)均低于1,如在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为0.69、农业银行为0.72、中国银行为0.69、交通银行为0.57。

从纵向历史数据来看,2010年以来,尽管银行板块的股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市净率处于下降趋势,位于历史较低水平;从资本市场结构来看,银行股的市场表现与其利润贡献严重背离。2010-2023年,银行板块(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利润总额占A股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持续超39%,但其市值在整体市场中的份额却从15.0%缩小至8.7%。

而市值管理新规出台,有望为这一长期被低估的银行板块带来估值重塑机会。“自924新政实施以来,低估值的中央及国有企业股票的涨幅相对滞后。而此次新文件的发布,预计将为包括银行在内的大范围破净板块注入新的上涨动力。”东莞证券表示。

提升计划:适时提高分红水平、频率

在以财务分析为核心的传统估值体系下,银行股长期处于破净状态,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分析称,原因主要归结为:

一是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收窄、非息收入增长乏力,导致盈利能力受限。截至2024年9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3%的历史低位;二是当前经济复苏动能不足,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存在隐忧,高杠杆经营模式使市净率对资产质量波动更敏感。

从目前披露的两份银行估值提升计划来看,交行、平安银行均围绕市场关切提出相应估值提升措施,主要包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防范金融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并承诺稳定现金分红增强投资者回报、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优化信息披露等。

其中,分红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事项之一,上述银行都在计划中承诺将适时提高分红水平和频率。

例如,交通银行计划未来三年(2025-2027年)每一年度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会计年度集团口径下归属于本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将适时实施一年多次分红。交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32.68%。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交行董事会秘书何兆斌表示,交行已连续13年保持30%以上的现金分红率。

而平安银行在《估值提升计划》中表示,定期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4-2026年度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在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至35%之间,除年度利润分配外,本行还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

平安银行也披露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全年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17.99亿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28.32%。“平安银行率先在股份行实施了中期分红,基于2024年较稳健的资本充足率表现,全年亦维持了较合理的分红水平,同时制定并发布了估值提升计划。”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说道。

此外,交行和平安银行也根据自身发展,制定了差异化的估值提升措施。例如,总部位于上海的交行强调,要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上海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迭代优化行动方案,增强上海主场竞争力。发挥总部在沪优势,巩固提升金融市场交易、要素市场服务、托管业务等领先地位等。

而正处于“零售改革”的平安银行,其零售业务“失速”引发市场担忧。因此,该行在估值提升计划中也着重介绍了如何推动零售业务战略升级、努力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等措施,如对公业务聚焦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有发展前景的领域,稳定基本盘,零售业务压缩高风险产品,做大优质客户和业务占比,夯实零售资产质量基石,降低整体信用风险,提升整体资产质量等。

此外,对于行业普遍面临的盈利能力下滑问题,平安银行也提到要“努力缓解息差下行速率”,措施包括:落实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倡议、努力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加强高成本存款管控、落实贷款“量、价、险”平衡。

“四月决断”将如何演绎?

中国资产重估之路能否持续?如何看待4月?

多数券商研报认为,A股历来都会进行“4月决断”,市场也从预期驱动转向基本面交易,绩优公司更容易跑出超额。

华安证券指出,临近4月初,海外关税风险持续累积,叠加国内两会后政策落地节奏和力度仍有待加强,基本面支撑有限,市场继续维持高位震荡态势不变。配置上,轮动仍是主旋律,继续沿着滞涨低估方向寻找轮动机会,关注短期有性价比、中长期有战略价值的银行、保险,以及有政策催化的医药、汽车(不含零部件)、家电(不含零部件)。

兴业证券指出,从日历效应的角度,我们统计了近十年各类风格相对全A的胜率,可以看到,3-4月本身就是一个从前期风格明确、向风格趋于均衡、再到进一步向绩优方向聚焦和缩圈的过渡期。

消息面上,央行货币政策委近日召开2025年一季度例会,核心表述来看,政策适度宽松基调不变,但在节奏把握方面视外部条件和内部预期变化而更为灵活。此外,政策关注加快疏通利率政策堵点,并进一步发力科创、消费与外贸方面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另外,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或将助力各银行消费信贷规模提升与质量改善。

中信证券指出,银行步入财报季,投资者关注银行基本面要素的边际变化和盈利结果。他们预计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信贷投放策略保持积极,资产定价保持稳定,息差如期回落但幅度小于预期,净利息收入同比降幅稳定;受资金市场利率波动影响,部分银行非息收入环比走弱,但由于上年大部分银行确认收益基数不高,预计投资收益规模环比稳定。整体而言,银行股投资仍受商业模型重估利好估值上行的主逻辑牵引,板块绝对收益值得期待。

来源:证券导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