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这是矫正工作的基础。只有清楚自己的定位,才会有更强的自我约束意识。”社区矫正对象张某说道。在宝鸡市太白县社区矫正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身份意识教育活动正在进行。工作人员通过讲解法律法规、展示典型案例等方式,让社区矫正对象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明确自己在服刑期间应当遵守的各项规定。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在帮助罪犯回归社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太白县司法局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质量,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扎实开展包含身份意识教育、制度规范教育、认罪服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治常识教育、禁毒拒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阳光人生教育在内的八项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制度规范教育重在体现制度约束力。社区矫正对象定期接受关于请假制度、报告制度、学习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培训。例如,每个月都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制度讲解与答疑,确保每一位矫正对象都能明白制度的严肃性和违反制度的后果。据统计,自加强制度规范教育以来,全县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相关制度的比例下降了70%。
认罪服法教育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灵魂所在。太白县社区矫正中心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教育警示课,邀请专业人员深入剖析犯罪行为的危害以及承担刑罚的必要性,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曾经有一位因盗窃罪被判社区矫正的对象,起初对判决存在抵触情绪。经过多次认罪服法教育后,他终于转变了态度,主动向受害者道歉,并表示要积极改造。他说:“我现在明白了我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伤害,我必须接受惩罚,努力改变自己。”
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社区矫正对象的良好品德。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入手,通过“日行一善促养成”活动、见义勇为公益捐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培养爱国、爱党情怀。咀头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关爱孤寡老人活动,为敬老院送去蔬菜瓜果,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
法治常识教育为社区矫正对象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联合律师事务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宪法、刑法、民法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在一次法律咨询活动中,许多社区矫正对象积极提问,涉及财产纠纷、合同签订等多个方面,这表明法治常识教育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禁毒拒邪教育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人员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向社区矫正对象展示毒品的危害和邪教的本质,警示他们远离毒品和邪教。不少矫正对象表示,以前对这些东西了解甚少,经过教育后才知道其中的危险性,坚决不会涉足。
心理健康教育解开社区矫正对象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他们提供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工作人员在每名社区矫正对象入矫,解矫时提供心理辅导,克服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心里疏导下,帮助他们逐渐恢复了自信,积极顺利融入社会生活。
阳光人生教育着眼于未来,鼓励社区矫正对象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工作人员通过分享成功的矫正案例、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让他们看到重新开启新生活的希望。一些参加了技能培训的矫正对象,凭借所学技能找到了工作,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太白县通过扎实开展八项教育,全面提升了社区矫正的质量。一方面,降低了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风险,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另一方面,也帮助这些特殊人群更好地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