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饮料,老百姓不接受涨价?
对大多数人来说,喝饮料一般都会选择平价的。
自2023年11月康师傅宣布全面涨价开始,在接下的一年里,那些耳熟能详的饮品纷纷跟涨。其中,康师傅茶、果汁系列产品中包装零售价由3元/瓶调整为3.5元/瓶,1L装零售价由4元/瓶调整为5元/瓶。而被大家戏称是“国窖”的冰红茶也在其中;而后,太古可口可乐在多省分公司也相继发布调价函,部分产品涨幅高达25%。
除此之外,据品饮汇观察统计,包括百事可乐、农夫山泉、康师傅、三得利、旺旺、李子园、欢乐家、维他奶、养乐多在内的众多饮料品牌都纷纷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
但是,作为经典价格敏感型消费品,在这样幅度不低的涨价后,消费者们是否会买单呢?涨价的产品与不接受涨价的消费者之间的一线商家境况又是如何?
在2025年夏天饮品旺季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多个一线商家,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其实,在去年年底天气刚刚转凉、饮品销售开始承压的时候,就有“5元1L的康师傅冰红茶卖不动”、“不喝三块五的可乐”的声音传出,而这样的情况在2025年也延续了下去,并且出现了更多因涨价而来的严重问题。
其中,最先涨价的康师傅,不仅价格涨了个寂寞,反而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的市场份额弄丢了。
当我们在线下走访了18家便利店后发现,康师傅在涨价一年多后,终端价格“听话”跟涨到5元的门店几乎没有几个,绝大多数都还是维持4元的价格或者微涨一些到4.5元,甚至还有的社区老便利店直接投向统一的怀抱,直接不进康师傅冰红茶。
在我们的走访统计后,将康师傅1L装的茶饮料卖到5元的商家只有两个。而以4.5元或以4元价格出售的便利店则是大多数,共有十家。最后六家店里康师傅饮品直接“销声匿迹”。
就此情况,我们也和便利店的老板们谈了谈。
其中,共有两家便利店将冰红茶卖到了5元的价位,其中之一的老板说道,“现在喝这个的人不多,原本我就是随便进一些卖,现在进货价格涨了,我要是再继续像之前一样买4块我都懒得进货,就按照建议指导价卖了,反正也不指望能卖几瓶,有没有人买都无所谓。”
据我们观察,在他店里的冰柜中,康师傅1L饮品几乎放在了几乎没人会低头去看的最底部,第三天我再次回到店里的时候,该层的饮料仍然像两日前一样。
相比于直接卖5块的老板,绝大多数的便利店都选择了4.5元或4元的价位。
其中,类似于Today这样有些门槛的加盟型便利店,一般都会卖到4.5元。当我问起“康师傅冰红茶为何只卖4.5元,官方零售价不是5元?”的问题时,李老板表示,“确实是去年就应该涨价了,但卖五块的话只要遇上那些稍微会看看比对一下价格的顾客就肯定卖不了了,所以就折中卖四块五了,又能卖出去我们还能赚点钱”。
而卖到4元的则大多是年代一看就比较久远的社区小店了,看店人也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妈们,他们仍然卖到4元的原因同前年刚刚涨价时大家最关注的点一致,就是很多低收入劳动者都把这种便宜大碗的含糖饮料当作提神的产品,要是涨价真的卖不出去,“现在卖这个根本不赚钱的,就当给街坊邻居们备点货了。”
最后六家直接不进货康师傅的便利店更是直接和我们吐槽。
一家开在美食城档口外的便利店老板王敏表示,“我这都是小本生意,房租、水电、请人轮班看店都是开销,进货价涨了,消费者不买账,一前一后不就都砸在我身上了吗?干脆不进了。”
那么,该如何满足消费者购买此类饮品的需求呢?王敏拿出了统一的大瓶饮料,“反正喝着又差不多,没人非要喝康师傅的,卖统一我们也能多赚一些”。而其他几家只卖统一不买康师傅的便利店的回答也大致相同。
这正是涨价一年多之后康师傅饮品的最真实的一线销售情况。
在竞品的虎视眈眈与消费者的不买单之下,接受“建立零售价”的便利店寥寥无几,多数便利店都陷入了不敢涨价或只能涨价一点的境地,甚至还有部分商家直接全面倒向竞争对手的情况出现。
而涨价的明星大单品除了康师傅的大瓶饮料外,还有从3块到3块5的可口可乐。
不过,作为已经深入消费者心智的经典饮品,可口可乐的涨价显然要比康师傅要平顺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接受。
超市老板就表示,“之前供货商涨价,他们也跟着涨到了3.5元,但卖跑了好多客户,今年也准备将价格降回三元了,但57块6一件进的货卖3块,和死撑也没啥区别。”而这并非个例,另一家社区超市的简老板也表示,但凡原来是三块涨到三块五的,销量一定是惨跌,所以他选择卖三块用以吸引客户。
但曾经走量还能赚些钱的产品,完全变成了一个引流款,自然会变相促进商超老板们寻找更便宜的进货渠道。这时候“特惠渠道”就出现了。
这里的特惠渠道指的其实是从网络上购买,譬如有些便利店会从开很多账号三人团购买可口可乐,一件的价差就能差出近10元;此外,还有一些依靠分发低价产品信息获取佣金的信息贩子建立的内部群,也是一些商超老板进货的渠道之一。
第一部分提到的康师傅大瓶饮品,也有很多非经销商的进货渠道。无一例外的是,无论是自己从官方网店、网购平台还是其他网上经销商手上购买,都要比直接进货便宜很多。
这也客观推动了地域间串货情况的发生。
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有了相关报道,据读创财经,一位东北地区经销商表示:“我们区域窜货特别严重,二批商户非常多。最近茶饮价格降得厉害,窜货情况更糟了。公司根本没想过如何支持我们,而是把压力都转移到了经销商身上。
而在线上,也看到了很多经销商在从其他渠道购买饮品的情况,同时那些出售线上渠道线报的广告也塞满了不同的平台。
而就在经销商和一线便利店利润被极限压缩的同时,康师傅的饮品业绩却表现得出奇的好。
3月24日,康师傅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康师傅收入806.51亿元同比微涨0.3%,净利润达43.22亿元,同比大增22.9%。
其中,无论是方便面业务还是饮品业务中包装水与果汁的业绩都一言难尽。也就是说,整个集团净利润的增加主要得益于饮品产品中茶饮品的爆发,占到饮品总收入42%的茶饮料2024年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两大亮点之一就是传统冰红茶的升级。
不过,从线下走访和线上窜货的情况来看,这传统冰红茶涨价带来的利润,很可能只是暂时从供应商身上“揠苗助长”得来的成长。从长远角度来看,把一线便利店送给竞争对手、加大跨区域窜货行为更像是饮鸩止渴。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无论是当年涨价时给出的糖价上涨还是多年未调价后的自然涨价,都是很合理的涨价理由,但现实确实消费者、经销商、便利店三方均有在调价后感到不适。
康师傅是否会选择回归涨价之前的状态,或是通过一些像阔别已久的“再来一瓶”这样的玩法提振销量我们不得而知。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现在这样的状态对集团业务的长久发展来说,并没有那么友好。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