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信银行新三年发展规划启程之年。对于这一年中信银行的表现,该行董事长、执行董事方合英表示,“这一年,我们交出营收利润‘双增’、存贷量价‘双优’、不良拨备‘双稳’、对公零售客群量‘双升’的成绩单,中信银行均衡、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形象更加鲜明。”
2024年,中信银行纵深推进“五个领先”银行战略,努力在“财富管理、综合融资、交易结算、外汇服务、数字化”五个领域树立中信特色,持续打造转型发展新势能。
实现均衡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14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69.67亿元,比上年增长7.39%;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1%;贷款及垫款总额5.7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03%;客户存款总额5.7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04%。
聚焦“国之大者” 引领发展航向
2024年,中信银行将落实国家战略与信贷结构调整有机结合,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不断深化客群经营,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中长期、普惠小微和民营经济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6005.65亿元、6439.54亿元、3006.13亿元、5998.25亿元和1.35万亿元,增幅分别为30.84%、21.07%、16.26%、10.04%和8.13%。
方合英介绍,一年来,该行坚持把做好“五篇大文章”作为首要任务。科技金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模式积厚成势,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年增近20%;绿色金融生态圈扩面提质,绿色信贷余额突破6000亿元大关,年增31%;普惠金融专业化体制机制持续完善,“中信易贷”产品货架不断丰富,全年服务小微企业超30万户,覆盖近80%国民经济行业;养老金融升级“幸福+”服务体系,养老账本用户超500万户;一批可感可及的数字创新成果,对业务发展形成更加靠前、更加有效的支撑。
聚焦“五个领先” 促使业务格局更趋稳固
2024年,中信银行发布了新三年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五个领先”银行战略,即领先的财富管理银行、领先的综合融资银行、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领先的数字化银行。
2024年,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余额及对公财富管理规模稳步增长;深化债券“承销+投资+交易”全链条机制,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创9600亿元;聚焦管理数字化、经营数字化和运营数字化三大重点领域,一体化统筹推进企业级数字化体系和能力构建,加速推动数字化嵌入全行发展。
截至2024年末,中信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1.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9%。累计服务理财客户达2256.7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7.79%。报告期内,实现理财业务收入42.26亿元,同比增长47.87%。
持续推动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两大指标一升一降。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为664.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85亿元,增长2.60%;不良贷款率1.1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9.43%,比上年末上升1.84个百分点。
“2024年末,中信银行不良率1.16%,实现六年连降,拨备覆盖率升至209%以上,达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方合英表示,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形势,中信银行不断加深对“收益当期性、风险滞后性”和“宁让利不让风险”的认识,不断健全“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控体系,坚持行业研究、授信政策、审批标准、营销指引、资源配置“五策合一”协同发力。“正是这种理念引领、体系固本、能力筑基的综合实践,形成了中信银行资产质量上的比较优势,驱动长期价值增长。这也是中信银行能够从‘发展修复期’走过‘能力构建期’,进入‘稳定发展期’和‘争先进位期’的关键。”方合英表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