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2025-03-31 11:26:41 作者:盛磊

20250331092350663-92-6e23d.jpg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

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投资主要精准用于外溢性强、综合效益高的领域,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民间投资占比超五成,是推动经济发展、稳定整体投资、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但必须看到,我国投资空间仍然巨大。我国拥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充足的要素供给,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面向未来,积极促进民间投资意义重大。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民间投资,有利于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落地,有力支撑经济稳步向好。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下,民间投资在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和排水防涝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领域进一步发力。2024年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5.8%,高于整体水平1.4个百分点。

强化制造业领域民间投资,有利于加速国内产业链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从打造规模优势,到了加速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实现高技术领域核心突破的关键时期,民间投资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

强化社会领域民间投资,有利于惠民生促消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民间投资在满足消费升级换代需求,提高社会领域投资效率方面更具优势,在城乡卫生、教育、养老、托育、文化、度假、休闲、体育设施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众多与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密切相关的领域有丰富的拓展空间,在挖掘投资消费结合点、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具有更强的创造力。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至关重要,围绕提高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投资后劲,着力“开源、畅通、拓渠”。

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和引导。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重在提高项目投资回报,进一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多元消费场景建设中,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民营企业成为科研创新主体。注重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形成良好市场预期。

简化投资审批流程,优化协调推进机制。畅通投资渠道,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保障。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和支持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在项目推进层面,将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作用、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下放项目审核权限等政府投资工作与促进民间投资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项目融资机制。丰富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能够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资金成本、分散金融体系风险。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已经成为实现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良性循环的重要路径;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合理分担成本,形成投资收益闭环,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促进社会资本重点项目落地实施。面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提高金融供给能力,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作用,创新完善企业融资工具,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借助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更大力度引导和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