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普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2025-03-31 11:26:42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3月5日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优化普惠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此外,要“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该意见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指明方向。回顾中国银行过去一年普惠金融实录,篇篇数据绘制出“增量扩面”的惠民答卷,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保持同频共振。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围绕普惠小微、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精准滴灌150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普惠贷款余额超2.28万亿元。授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4.17万户,以金融力量筑牢创新驱动发展基石,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科技+普惠”破解小微企业成长烦恼

专精特新企业是推进国家新型工作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生力军。中国银行发挥国有大行“领头雁”作用,不断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针对性、可得性和便利性,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将企业专利价值、研发投入、团队资质等纳入授信模式,让“技术软实力”变成“融资硬通货”。

在江苏,中国银行创新服务体系——以质量认证为基石,推出“技术专利+质量认证”组合授信模式。通过该模式,江苏省某电镀有限公司凭借自身质量体系认证,成功获得2025年全省首笔“苏质贷”融资支持,500万元的信用贷款不但让企业智能车间得以改造,更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

为更深入地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中国银行,在江苏构建起“政策—数据—服务”三位一体合作机制。例如,通过接入省企业质量信用数据库,建立“白名单”动态管理;结合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联合开展“质量认证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将政策解读、需求摸排、产品适配同步推进;创新“市监推荐+中行直通”审批模式,为质量标杆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除此,该行聚焦专精特新客群,在苏州开展专项金融服务对接活动,为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精确匹配“SIP模式”“知惠贷”等多款科技金融专属产品。从初创期的“科创孵化贷”、成长期的“订单融资贷”,到成熟期的“并购顾问服务”,如今,覆盖企业成长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也成为多数科创小微企业的诉求。

精准滴灌个体工商户 激活民生经济“毛细血管”

个体工商户不仅是民生经济的“稳定器”,也以“微细胞”的韧性支撑国民经济循环,中国银行正通过“滴灌式服务”精准触达,政策工具箱持续创新升级,为个体工商户注入金融活水。

在福建,众多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般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已然成为推动福建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中国银行全力以赴为福建当地的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助力当地实体经济迈向更高的台阶。该行泉州分行着眼于各县域的特色产业,结合个体工商户客群特点,创新推出乡村振兴特色助农产品。此外,针对大泉州范围内的百强县制定了“一县一品”特色金融服务方案,同时延伸开发出“校服贷”“工艺大师贷”等金融产品,切实打通县乡区域融资难的瓶颈,为振兴乡村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在北京与廊坊交接处的大兴区长子营镇,这家农家乐自2014年开业以来,以其独具特色的“驴头宴”和浓郁淳朴的乡村风情,成为当地的一家独具特色的美食商户。然而,随着农家乐的经营规模亟需扩大,装修所需的资金问题却让个体经营者李先生犯了难。该行北京分行迅速行动,为其量身定制了一笔“名特优新”普惠金融贷款,并于一周内实现了放款。这不仅帮助店铺实现了经营升级,还间接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农产品销量,从而形成了“金融+农业+旅游”的良性循环。

金融活水润泽“普惠乡村” 多维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调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主线,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对此,中国银行以“政策为纲、实干为要”,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助力农民增收。

在山西临汾市,中国银行以普惠金融为笔,绘制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该行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针对吉县果农在苹果产业链上的资金需求,该分行推出了“果商贷”产品,为果农提供便捷、高效的贷款服务。该产品以果农的苹果收入为还款来源,通过灵活的贷款期限和优惠的利率政策,降低了果农的融资成本。同时还与当地政府合作,为符合条件的果农提供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支持,进一步减轻果农的经济负担。

“有了中国银行的贷款支持,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吉县一位果农说。在中国银行的助力下,吉县苹果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果农们纷纷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苹果品质,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与此同时,普惠金融的春风与中国银行的稳健步伐交织,共同谱写支持实体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在浙江,中国银行聚焦舟山独特海洋资源禀赋,推出“民宿贷”“渔农贷”“贻贝贷”等产品,加大“三农”普惠信贷投放力度,推动海洋特色经济发展。在陕西,中国银行积极对接元胡特色产业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通过“中银惠农·元胡贷”为企业抢抓元胡采收关键期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民增收与元胡供应链稳定。在安徽,中国银行依托“辣椒贷”“徽茶贷”“肉牛养殖贷”等普惠金融产品,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链生态项目,联合省农担公司发挥“信贷+保险+担保”组合优势,助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2024已落幕 2025中国银行的普惠金融的落脚将在何处?

中国银行表示,下一步要以更新模式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质量、优结构,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健全科技金融多层次服务,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丰富绿色金融工具箱,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普惠金融模式升级,提升服务小微客户质效;增强数字金融支撑能力,服务国家产业升级。

从2024年的“答卷”到2025年的“蓝图”,中国银行以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将国家政策转化为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其成果不仅印证了金融活水润实体的可行性,更以创新与坚守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优质的服务,做好普惠金融新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