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银行公布最新业绩。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4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全年实现营收7114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2827亿元,同比增长4.8%;不良贷款率1.30%,较上年末下降3个基点。其中,贷款新增2.29万亿元,增速10.13%,个人贷款新增7543亿元,增速9.4%。
“近几年来,农行零售业务不断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做好‘五篇大文章’和扩内需、促消费等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擦亮了金融为民的底色。”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农行副行长林立表示。
个贷业务延续良好态势
在国家提振消费支持政策框架下,市场对银行零售业务比较关注。截至2024年末,农行个人存款余额18.7万亿元,年增量近1.6万亿元;个人贷款余额8.8万亿元,增量、增幅连续5年保持可比同业领先。
就个贷业务而言,林立介绍,农行去年重点聚焦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横跨城乡、点多面广的优势,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优,持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满足居民消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广大农户融资需求。其中:住房按揭贷款投放6111亿元,余额4.98万亿元;不含信用卡,居民消费贷款投放5616亿元,增量1355亿元,增幅39.8%,余额4764亿元;信用卡贷款增量1588亿元,增幅22.7%,信用卡消费额超2.2万亿元,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46%。
2025年以来,农行个贷业务延续良好发展态势,个人贷款余额于3月17日突破9万亿元,今年已累计投放个贷超2万亿元,增量接近4000亿元。
林立透露,2025年农行个贷的重点包括:落实好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做好政策对接,丰富金融产品,增加金融供给,便利金融服务,全行组织实施“以旧换新”信贷倍增计划等。
县域业务对经营贡献度持续提升
“三农”金融服务是农行的主责主业所在。数据显示,2024年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9.85万亿元,增量突破1万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的比重达47%,增速12.3%,高于全行2.2个百分点。其中,农户贷款增速36.6%,是所有信贷产品中增速较快的产品之一。整体来看,县域业务对全行经营的贡献度持续提升。
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等重点工作部署下,农行“三农”县域业务发展也迎来难得的政策窗口期和有利的市场机遇期。
“我们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耕县域农村市场,努力推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更聚焦、更平衡、更扎实,为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农行副行长孟范君在发布会上介绍,重点是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三农”县域金融供给。落实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持续向县域农村倾斜金融资源,推动县域贷款占比稳步提升、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国家战略,做好涉农全产业链、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债落地县域项目的资金承接等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进一步以更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中央“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不变、靶向不偏、力度不减。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精准支持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强化重点帮扶地区金融服务。统筹推进消费帮扶、定点帮扶、人才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助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
三是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和农机装备等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支持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完善大食物观服务体系。出台城乡融合发展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加大乡村产业、乡村建设项目信贷支持力度。探索批量化、链条化、客群化服务模式,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四是进一步推进渠道人员向县域农村下沉。继续将新迁建网点资源向乡镇倾斜。探索流动网点服务模式,增配流动服务车,分类推进惠农通服务网点升级,利用多种渠道促进金融服务下沉乡镇。加大“饶才富式”县域乡村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行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