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纷纷增持股票,向市场传递信心。据Wind数据,截至3月30日,今年已有305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或更新增持公告,其中,有75家上市公司首次发布主要股东增持计划。此外,年内还有156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实施增持,增持金额累计达12.15亿元。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表示:“上市公司积极增持主要受政策引导与市场环境的共同驱动。一方面,监管层通过新规明确市值管理应立足主业与提升质量,鼓励公司以增持等合规手段为市场传递信心,对上市公司增持起到了支持鼓励作用;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增持稳定股价、对冲悲观情绪的客观需求也在上升。”
“大手笔”增持频现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增持计划或实施增持操作。这些上市公司管理层、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密集增持,用资金投票力挺企业发展前景。其中,龙头公司“大手笔”增持不断,成为一大突出特征。
3月4日,家电行业头部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5%以上股东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海互联”)出具的《关于增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告知函》,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京海互联拟于本公告日起六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增持专项贷款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本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拟增持股份的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5亿元,不超过人民币21亿元。
龙头公司示范效应显著,“大手笔”增持频现,还有不少公司获持续增持。除了格力电器,还有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公司的重要股东预计增持金额下限均超1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增持计划时应结合公司的基本面情况、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市场走势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此外,短期内投资者需要关注公司的增持力度与估值修复的匹配性;长期内还需要跟踪公司治理改善与战略落地成效。”
吴婉莹称,投资者需警惕增持带来的短期“信号效应”是否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相匹配,应关注增持资金来源、持续性及公司长期盈利能力,避免盲目跟风造成投资损失。
央国企巨头密集出手
多家央国企重要股东也纷纷出手增持,中航成飞股份有限公司、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稀土”)等均发布了重要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相关公告。
例如,3月1日,北方稀土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包钢(集团)公司”)书面通知,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及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助力公司做好市值管理,提振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包钢(集团)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A股股票,拟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含)。
上市公司增持行为作为市值管理的核心策略,通过信心传递、供需调节、治理优化等多维度协同作用,以“短期稳市+长期增值”方式,实现上市公司市值动态平衡与可持续增长。
2024年12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央企业和控股上市公司要将股票回购增持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
吴婉莹表示,央国企增持活跃反映了落实市值管理考核、响应政策导向的主动性,市值管理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聚焦经营效率与创新,通过规范并购重组、优化股权激励等工具,提升公司的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