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济宁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联社社员大会精神,加大行业客群营销力度,做实清单客户营销,强化实地走访对接。该行针对小微客群,聚焦抓实抓细差异化优势、降低融资成本、创新产品服务,不断打造小微金融高质量发展特色服务模式。截至2025年1月末,该行实体经济贷款余额达187.59亿元,较年初增加6.82亿元。
以整村授信为抓手
拓展服务广度、深度
作为辖内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济宁农商银行结合自身特点,聚焦差异化优势,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模式。一方面,将标准化业务线上化、智能化,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的数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多面广优势,为个性化、场景化业务提供专业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在辖内全面推行整村授信方案,力争实现授信全覆盖,打造金融助力小微金融的“澎湃动力”。
2024年,济宁农商银行与济宁市任城区社会信用中心联合出台《济宁市任城区开展整村授信赋能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以信用评定为切入点,力争3年内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应授信尽授信,有效满足乡村振兴金融需求。该行以“智慧+”为切入点,主动送贷上门,发挥线上“授信+用信”极速办理优势,无需客户申请,省去客户找担保、跑银行、签手续的繁琐流程,全流程实现线上办理,减少人工干预,真正实现“人人可贷”的目标,最大程度激发客户用信需求。该行现已在辖内所有街道、社区推广“无感授信”工作,通过创新科技赋能,提升小微金融发展动力。截至目前,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突破64亿元,在全行各项贷款中的比重超过30%,连续3年实现占比提升,形成客群经营一体化、产品服务线上化、场景业务专业化、客户服务综合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济宁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左)走访小微企业,了解企业金融需求。孔嘉鹏/摄
以优化服务为导向
不断深化政银企合作
当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方式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其对金融政策和银行信贷业务不熟悉、不了解,当面临融资需求时,一时间不知从何下手,而银行基层网点更多偏重于吸纳周边客户,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现象的发生。为此,济宁农商银行主动出击,深入市场调研,结合辖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区域位置,设立“创贷之家”服务驿站,主动帮助客户解决融资难题。
“没想到现在银行也会有这种便利渠道,农商银行开设的‘创贷之家’服务驿站离我们更近,也更愿意主动和我们这样的小客户交朋友,帮助我们解决经营发展中的难题。”济宁市个体工商户李女士高兴地说。
济宁农商银行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与当地人社部门联合设立25个“创贷之家”服务驿站,以此将金融服务与客户需求紧密连接。当了解到李女士有融资需求,该行第一时间上门拜访,根据其融资需求和经营情况,通过“抵押+信用”方式为其成功授信了一笔30万元的创业优享贷款,帮助李女士解决了资金难题。
济宁农商银行坚持大力开展“金融服务进万企”“对公客户大走访”等专项服务活动,摸清辖内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反馈并提供咨询、融资、开户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该行加强与辖内企业商会、行业协会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不断搭建沟通平台,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会,切实帮助辖内企业解决融资难题。2025年以来,该行累计开展各类对接会50余次,走访小微企业162家,对接企业融资需求9700万元。
创新多元产品矩阵
着力破解融资难题
王兆鹏经营着一家无人机培训学校,随着经营规模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教学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急需资金购买新的设备,但资金短缺成为难题。济宁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网格化营销过程中了解到王兆鹏的困境,主动上门对接,精简办贷流程,仅用1天时间便成功为其发放了贷款资金30万元。
“对于我们这类小微企业而言,农商银行放款快、审批快,仅用1天时间就拿到了贷款,及时解决了我的流动资金压力。”王兆鹏说。
小微客户融资需求的突出特点是期限短、金额小、频次高。济宁农商银行以标准化为导向,构建全流程审批模式,转变劳动密集型业务发展方式。在授信调查环节,该行通过智慧营销系统,以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方式获取客户信息,简化客户资料收集与整理,对辖内重点行业客群开展精准化营销,满足小微客户金融需求及非金融需求;在审查审批环节,打造大数据审批模式,实现线上信贷产品高效、智能审批,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推出“码上贷”等产品,真正实现线上审批、线上放款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通过生物识别、数字签名等技术,该行建立集中化、标准化的面签及放款模式,通过自动化处理授信业务环节,有效降低了运营管理环节的各类成本,同时为客户节约了大量时间。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