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累计投入超6000亿元 从六大行年报数据看金融科技发展成效

2025-04-08 15:53:28

20250408113616612-1-8c5eb.jpg

随着DeepSeek、Manus等人工智能的火热发展,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布局成为今年年报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以国有大型银行为首的银行业开展了激烈的金融科技“竞赛”,无论是科技投入还是科技人员数量均屡创新高。

梳理年报数据发现,2024年,六家国有大行金融科技投入总额1254.5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5%,自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约6400亿元。

从科技员工的布局来看,报告期内,六大行金融科技员工总数增加至约111107人(邮储银行按照7200人计算),首次突破10万人。

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看来,当前,六家国有大行对于金融科技的关注和投入从此前的“重速度”转换为“重质量”“重效益”。

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超千亿元

2024年,国有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金额持续增长,且均超过百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达285.18亿元,稳坐“头把交椅”;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科技投入均超过200亿元,分别为249.7亿元、244.33亿元、238.09亿元。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114.33亿元,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22.96亿元。

在经历了前几年快速发展后,近两年,六大行整体金融科技投入增速不断放缓。

根据年报数据统计,2023年,六大行科技投入总额1228.22亿元,增速较上一年同期放缓至5.38%;2024年该总额达1254.59亿元,增速进一步放缓至2.15%。

其中,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科技投入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同比分别下滑2.36%、4.94%。农业银行科技投入虽然增速为正,但仅比去年同期微增0.48%。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同比增长高达9.03%,反超交通银行,成为科技投入增速最快的国有大行。

根据厚雪研究数据分析,自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来,6年间,国有六大行的金融科技累计投入达6400亿元。

科技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是观察银行对科技资源倾斜力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注意到,报告期内,六大行科技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均超过3%。

其中,交通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最高,达5.41%。此外,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银行科技投入占比分别为3.63%、3.51%、3.76%、3.26%以及3.53%。

科技人员总数首次突破10万

银行业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与推动。

从人员布局上来看,截至2024年末,六家国有大行科技人员总数首次突破10万人,较上年进一步增长。

其中,工商银行科技人员数量达3.6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6%,与上年保持一致,数量依旧稳居六大行之首。

根据年报,2024年,农业银行对科技人员的披露口径进行了调整,由2023年的“科技人员”类别调整为“科技与数字化运行管理人员”。报告期内,农行相关科技人员数量达27561人,占员工总数的6.1%。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金融科技类人员数量均超过万人,分别为14940人、16365人,在集团人数中的占比分别为4.78%、4.34%。

此外,报告期内,交通银行金融科技人员为9041人,较上年末增长15.70%,占集团员工总人数比例为9.44%,较上年末上升1.15个百分点;经过科技队伍结构调整后,邮储银行稳步壮大科技队伍规模,总行IT队伍人数增加至5440人,全行超7200人。

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是推动金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注意到,在经历了“招兵买马”的扩张期后,各家银行更加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

例如,工商银行依托“科技菁英”品牌及集中培养机制,打造复合型、创新型、实战型人才队伍。组建人员充足、结构合理、专业能力领先的数据分析师队伍,构建跨专业、进阶式的分析师队伍培养体系以及动态管理、敏捷响应的人才管理和应用机制。

邮储银行持续深化复合型人才建设。“强化队伍科学培养体系,形成全面的项目经理‘选、育、用、评’机制,优化人岗匹配机制。”邮储银行年报显示,该行持续锤炼BA(技术侧产品经理)团队,打造“懂技术、熟业务、识用户”的敏捷复合型队伍。

技术攻坚与场景深耕并重

除了科技投入、员工数量等“硬核”数据,大模型、人工智能的布局情况也成为银行年报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

根据厚雪研究分析,从2024年国有六大行财报中可以发现,金融科技投入呈现“技术攻坚与场景深耕并重”的特点。其中,大模型、分布式架构、数据安全等技术成为六大行的重点工作。

注意到,在近期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高管对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应。

年报显示,2024年,工商银行持续推进“领航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量已经超过4.2万人/年。

“近期,我们在同业中率先完成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并接入工行自己的‘工银智涌’大模型矩阵体系,进一步丰富了工行的新质生产力版图。”工商银行副行长张守川表示,目前工行已实现大模型在行业20多个主要业务领域规模化应用,落地场景超过200个,展示出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中国银行围绕“建机制、搭平台、汇数据、调模型、落场景、练队伍”,一方面,强化配套机制建设,推动建立人工智能应用治理架构,推进AI平台完善和模型调优,畅通大模型数据使用流程;另一方面,推进应用落地见效,优先聚焦知识辅助、内容生成等高价值场景,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我们在2021年就提出打造人工智能作为交行新名片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们主要围绕降成本、控风险、创价值、优体验四个方面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介绍,在风控领域,交通银行开展反洗钱、反电诈AI建设,提升了识别的精准度,反洗钱领域的可疑事件核实任务量减少30%,反电诈任务耗时压降30%。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庞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