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的“高韧性”

2025-04-10 11:14:31 作者:李静瑕

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坚定的执行力,是这家国有行的强大动能所在。

“所有组织必须做好抛弃现在所做一切的准备。”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示我们,在这个新技术与管理创新不断涌现的时代,每个组织都被推向了更深层次的创新边缘。

当下,经济处在动能转换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以及新质生产力、五篇大文章等新命题涌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银行业而言,内功的修炼决定了未来的胜负。只有自身内部变革的速度与力度快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超越竞争对手,构筑更强大的优势实现持续领先。

走在行业最前列的国有大行,曾经历一次次惊涛骇浪,对转型的理解更加深刻,危机感更强,转型动力也更迫切。近年来,邮储银行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加速构建新的增长动力,2024年该行各项业绩指标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实现了质量、规模、效益均衡发展。

在不断自我革新中,邮储银行正迎来新的“蜕变”——向着更加适应未来金融生态的形态迈进。

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也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我们将因势而变、顺势而行,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巩固传统优势、开辟新生赛道、激活发展动能,加快推进战略优化升级,优化资产负债表、强韧损益表,着力打造‘更加普惠、更加均衡、更加稳健、更加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银行,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01

业绩增长锚定长期价值

超强力度!

近期对银行业影响最大的事件,无疑是四家国有行迎来新一轮大规模注资。3月30日,邮储银行公告,将向财政部及主要股东移动、中国船舶定向募集资金1300亿元。作为首批获财政部注资的银行,充分体现对其经营发展的认可以及未来发展的支持。

这一次注资,非同寻常。据国盛证券测算,定增完成后,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都将提升1.5pc至11.07%、15.95%。邮储银行也是此次四家大行定增中,资本充足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家。而邮储近三年信贷复合年均增速达11.4%,高于行业9.9%的平均水平。对于邮储银行而言,此次定增将打开新一轮规模增长空间,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复盘银行业的历史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创新与变革叠加的发展史。头部银行保持长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敏捷力的同时,从而在不断谋变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邮储银行的发展壮大,正得益于对变化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应对。

上市九年来,邮储银行迎来了快速增长期,资产总额从7.3万亿增长至超17万亿,负债总额从7万亿增长至超16万亿,贷款总额从不足3万亿增长至近9万亿,累计为股东分红超1600亿元。

“我们在业务基础、人才队伍、科技实力等方面大幅提升,增强了战略优化升级的底气和信心;我们拥有广泛的触达渠道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已经形成了资本损耗低、资金成本低、信用成本低的优势,奠定了战略优化升级的良好基础。”邮储银行董事长郑国雨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在2024年的低利率环境下,邮储银行展现出了非凡的韧性。首先是主要指标增长稳健。2014年末资产总额达17.0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4%;其中客户贷款总额8.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8%;实现营业收入3487.75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在大型银行中居于前列;归母净利润864.79亿元,同比增长0.24%。

值得关注的是,邮储银行2024年的净息差为1.87%,在六家大型银行中持续处于最高水平。这与邮储银行立足长期主义,平衡“量价险”协调发展息息相关。

2024年,邮储银行总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为3.32%,较上一年下降24个BP,其中客户贷款的平均收益率为3.78%,在大行中居于前列,说明邮储银行具有定价优势。同期,总付息负债的付息率为1.45%,较上一年下降了10个BP。去年利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了235.6亿元,不过规模增长带动了利息净收入增加278.8亿元。

在逆势环境之下保持增长难能可贵,且这种增长是健康可持续的。从去年邮储银行资产质量看,继续保持优异。去年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较上年末略升0.07个百分点,依然控制在1%以内,也是六家大型银行中不良率最低的。同期不良生成率0.84%,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此外,拨备覆盖率286.15%,位居国有行前列。

“长期主义”,是邮储银行一直以来经营的底色。要落地长期价值创造的经营理念,邮储银行不但在资产负债上精细化管理,在运营管理上依托科技创新提升效率,亦在风险防控上做到了审慎有度。

02

高韧性战略破局

低利率时代,给银行业的考验可能才刚刚开始。

一方面,从国际银行业经验看,不能适应低利率环境的银行将走向衰败;另一方面,海外银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中的一大趋势,是加快多元化经营,提升非息收入占比。

邮储银行的跨越式发展,正是从高韧性战略破局而来。“坚守主责主业、持续做强做优,以韧性破局、用勤奋答卷。”对于邮储银行的逆势增长,郑国雨如是表示。

一直以来,邮储银行都是一家差异化经营特征非常明显的银行,这来自于它的资源禀赋护城河。独特的“自营+代理”模式,让邮储银行网点下沉优势明显。依托近4万个网点,邮储银行服务个人客户数量已经达到6.73亿户。2024年,邮储银行零售银行优势也依然坚固。去年末,邮储银行的个人存款13.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3万亿元,占总存款比重依然接近90%,为89.08%,居六家大型银行首位;个人贷款总额4.77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长6.74%,占总贷款比重55.47%,远高于六家大型银行的平均水平。

借助自己的资源禀赋优势,发挥渠道优势、客户优势和资金优势,邮储银行需要不断垒筑更宽的护城河。“我们将传统优势领域锻造成为稳固的长板,做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普惠金融的标杆行、个人金融的首选行。”郑国雨表示。

可以说,邮储银行的“高韧性”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坚定的执行力。一是坚守一流大型零售银行战略,做个人金融首选银行。邮储银行在2024年继续精进客户分层分类服务体系,同时强化“数字化+场景化”运营,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升级,构建更开放、生态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低利率时期,通过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百姓大众的财产性收入,正逢其时。而目前邮储银行16.7万亿零售AUM中,非存款AUM占比仅约20%,存款占比更高。邮储银行正着眼于为客户配置资产,着眼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积极稳妥地引导中高端客户存款向非存AUM转移迁徙。在年初,邮储银行也对总行的零售组织架构做了调整,新组建了财富管理部,负责统筹全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财富管理板块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二是乡村振兴业务与普惠金融。邮储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锚定“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的战略目标。2024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29万亿元,余额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超过25%,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涉农贷款服务客户数超520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6%,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超过18%。

三是加速业务均衡发展。作为零售天然优势的银行,邮储银行在巩固“三农”、普惠金融和零售金融优势之外,也发力公司金融、城市金融、特色金融、综合金融,开辟均衡发展“新赛道”。“相较于先进同业,邮储银行公司业务起步较晚,在城市地区影响力有待提升,特色金融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综合金融也刚刚起步,这些正是我们进步的方向所在、发展的空间所在。”郑国雨表示。

2024年,公司金融业务各项指标均有爆发式增长。去年公司业务收入687.23亿元,同比增长14.91%;公司金融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59%。公司客户新增33.9万户达180.41万户,同比增长13.21%;FPA5.56万亿元,同比增长18.86%,公司贷款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2%。科创型企业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超30%,融资余额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0%。

3月27日,邮储银行发布储蓄代理费率主动调整方案,进一步节省揽储成本。主动调整后的储蓄代理费率自2025年1月1日开始执行。代理费率下降将进一步增强邮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抵御风险和盈利能力,为业务发展和结构调整打开全新空间。

低利率周期,定期存款化趋势明显,邮储银行定期存款占吸收存款的72.87%,通过推动存款定期化走向财富管理等业务,邮储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去年末,邮储银行财富客户数达5.89万户,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而投资银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3.18亿元,同比增长38.94%,投行业务FPA余额1.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80%。“拓中收”效果明显。

面对存款市场的激烈竞争,邮储银行仍然坚持几条原则,一是坚持“价值存款”的基本考核口径,二是要通过扩大客群做大自营存款提高经营效益。“今年我们的成效很明显,今年到现在自营存款已实现同比多增超千亿元,而且成本还是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我们通过精细化的负债管理策略,希望打造负债端又稳又好的优势。”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表示。

只有持续进化,才能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面对经济周期波动,邮储银行通过构建更加均衡稳健的业务体系,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积蓄了可持续发展动能。

03

下好数智化“先手棋”

“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

当前,邮储银行正在提升全员能力作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经营管理团队在不遗余力、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自身能力。“过去一年,政策和市场变化令整个银行业面临新的考验。我们深切感受到商业银行‘应变’任务紧迫,更确信唯有积极‘识变’、主动‘求变’,才能下好决胜未来的‘先手棋’。”刘建军称。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到来,对金融业是巨大的机遇,也是空前的挑战。对此,郑国雨表示,邮储银行将在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均衡发展优化业务结构、推动管理创新、风险防控和数字化转型五大方向深耕。“强县富镇、城市攻坚、网点效能、拓客增户、手机银行”五大工程,不仅让优势业务焕发新活力,也在开辟新的增长点。

在“三农”、普惠金融、个人金融的优势长板业务中,实施“服务强县富镇行动”,支持“村社户企店”五大客群,包括行政村、农民合作社、农户、涉农企业、农村商户。实施“城市业务攻坚行动”,发挥联接千家万户、千行百业、城市乡村的优势,服务好社区、园区、街区、校区,形成特色化的城市金融发展模式。

过去,邮储对3.2万个代理网点的挖掘还远远不够,渠道的红利没有充分释放。“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邮银之间的深度协同,特别是要深挖代理网点的潜能,真正实现‘1+1>2’的效果,特别是要在‘更普惠’上开拓进取,进而打造邮储银行特色品牌形象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指出。

手机银行是银行获客、活客的主要阵地,也是邮储银行近年来一大增长亮点。邮储银行实施“手机银行赶超行动”,2024年升级手机银行10.0,推出“五有”金融管家服务。到去年末,手机银行客户已经达到3.78亿户。MAU达8184万户,同比增长18.07%,交易金额17.80万亿元,同比增长11.21%。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有限公司(CFCA)发布《2024中国数字银行调查报告》中,邮储银行手机银行用户体验连续两年位列行业第一名。

数字化转型是邮储银行的“自我革新”的重要一环。无论是网点改造行动还是手机银行的创新迭代,都为更便捷触达客户、服务客户、提升客户体验,为拓客增户做好渠道升级。

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下半场,特别是今年AI大模型技术飞跃式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是邮储银行迈向更新、追求变革的支撑和底气。过去几年,邮储银行大力加强科技建设,在体制改革、队伍锻造、系统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打造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去年,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122.96亿元,同比增长9.03%,占营业收入的3.53%。同时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总行IT队伍增加至5440人,全行超过7200人。

在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上,2024年1月27日邮储银行上线新一代公司业务核心系统,10月完成全量客户迁移,全面投产系统运行整体效率较之前提升10倍以上。2024年12月5日新一代信用卡核心系统实现全量客户100%一次性无感迁移,全面投产上线。而此前已经投产上线的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高峰期交易处理能力达每秒6.7万笔,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至此,邮储银行完成了三大核心系统的全面升级换代。

在智能化创新上,邮储银行也走在行业最前沿。随着DeepSeek今年的爆火,邮储银行依托自有大模型“邮智”,第一时间本地部署并集成DeepSeek-V3模型和轻量DeepSeek-R1推理模型。“邮智”大模型通过引入并应用DeepSeek能力,以进一步增强复杂多模态、多任务处理、算力节约、效能提升等方面。

2024年,邮储银行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货币市场交易机器人“邮小助”和交易助理机器人上线。“邮小助”融合了多项机器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货币市场询价场景的人机交互智能对话。“邮小助”已覆盖数百家金融机构,接受询价总量超1.5万亿元,总成交金额超2000亿元,交易平均耗时较人工节约达94%,捕获超额收益率6个基点。

智能化决胜银行未来,如何全面提升数智化时代的竞争力?邮储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牛新庄指出,邮储银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将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持续式、渐进式的过程。内化于心,实现AI从流程嵌入到决策枢纽的转变;外化于行,加速金融流程、服务及产品的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AI+金融”建设。

2025年银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宏观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剧、低利率高风险的周期或延续、AI大模型技术飞速发展,都给银行带来更大的压力,这是对各家银行变革智慧与勇气的考验。

站在18岁“成人礼”的开端,邮储银行正在迎来新的蜕变。

“任重道远更需要向新而生,奋楫争先才能再攀高峰。”郑国雨称,“我们必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锚定长期价值,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构建客户价值与股东回报提升的良好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邮储力量。”

来源:轻金融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