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县:技术革新+品种优化 700亩低效园变身“致富园”

2025-05-14 14:38:48 作者:张志林 梁卫军

本网讯 春日的陕北高原,黄土坡上一派繁忙。在安塞区沿河湾镇的一处果园里,果树技术员高兆天正手持卷尺,指导村民按标准间距栽植苹果苗。“过去的老树品种单一、病害多,现在换了抗逆砧木,配上瑞雪、秦脆这些‘新贵’,一亩地能增收三成!”他抹了把汗,语气里透着干劲。  

图片

老果园遇新挑战:转型迫在眉睫

随着消费者对苹果口感、外观需求的提升,安塞区传统果园面临树龄老化、管理粗放、效益下滑的困境。“乔化种植模式每亩仅40余棵,亩产不足3000斤,而密植园能种110棵,产量翻倍。”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刚拿出一组对比数据,“产业要突围,必须向科技要效益。”  

今年初,安塞区启动“老园焕新”三年行动,通过“四统一”标准(统一苗木、技术、设施、管理)推进老旧园改造。截至4月底,沿河湾、高桥等四大片区700亩低效园已完成挖改重建,创新引入“青砧抗逆砧木+新优品种”组合,配套竹竿扶正、地布覆盖等新技术,构建现代化山地果园体系。 

图片

技术蹲点:专家扎进田间解难题

“栽苗前土地必须深翻80厘米,否则根系发育受限。”在高桥镇新建示范园,果树站站长庞涛半跪在地,用铁锨扒开土层检查深度。为抢抓春栽黄金期,区果业中心组建11支技术服务队,放弃节假日驻点指导。从苗木存放湿度到地布覆盖角度,每个环节均有量化标准。  

“过去剪枝全凭经验,现在连坑的大小都有规范。”砖窑湾镇果农思仲军指着新栽的瑞香红苗木感慨。他家10亩老果园去年亩均收入仅4000元,改造后预计可达8000元,“政府在种苗、竹竿、地布等物资方面补助金额在5000元以上,还包技术,这账算得过来!”  

三年行动: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

根据规划,安塞区将用三年时间完成5000亩低效园改造,推动产业实现“三个转变”:从追求规模转向提升品质,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作业,从传统乔化种植转向高效密植。  

图片

“我们正构建‘专家大院+技术员+示范户’三级服务网。”区果业中心主任任勇介绍,已有省市果树专家入驻“专家大院”,每月定期开展技术培训;50户示范园将挂牌“田间课堂”,带动周边果农转型。预计三年后,全区苹果产业综合效益可提升20%以上。 

扫一扫分享本页